求人的關鍵在於技巧,成功的幾率與你求人的次數成正比。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棘手的問題。有些問題憑自己的能力可以解決,有些問題是憑自身能力辦不到的,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求助他人。
很多人的臉皮很薄,不好意思求人,也不會求人。
其實,在社會上單靠自己力量做成的事實在有限,借他人之力成就自己之事是天經地義的,沒必要不好意思。
問題就在於你用什麼方法求人、如何達到目的。
《伊索寓言》裏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下雨天,有個窮人向富人家討飯。仆人說:“走開,不要打攪我們!”窮人說:“隻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幹衣服就行了。”仆人覺得這是小事,就讓窮人進去了。窮人烤幹衣服後,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方便他“煮點石頭湯喝”。廚娘很納悶,不知道什麼是“石頭湯”,就答應了窮人.在路上揀了石頭洗幹淨後放在鍋裏煮,還加了一些鹽、豌豆、薄荷和香菜。最後,把零星的碎肉末兒也放到湯裏了。窮人端著這碗“石頭湯”走出了富人家,把石頭撈出來扔到路上,痛快地喝了一鍋肉湯。
求人的關鍵在於技巧,成功的幾率與你求人的次數成正比,富人往往比窮人更懂得求人。你所求助的對象,一定是比你有資源、有地位的人,麵對這種情況你難免會心裏發怵。但是事情終究還要去做,隻有學會求人,看似“難辦”的事才會容易搞定。
晨光小學無錢修繕校舍,校長多次向上級請示,但是由於財政困難,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萬般無奈之際,校長決定向本縣的化肥廠廠長求援。
校長打算找這位廠長,是因為這位廠長重視教育,曾捐款五萬元發起成立“獎教基金會”。遺憾的是,這個化肥廠近幾年效益一直不好。校長深感希望渺茫,但是想到全校師生,校長還是硬著頭皮來到了縣化肥廠。
一見麵,校長就說:“顏廠長,真是久聞大名呀!我最近在市裏開會,多次聽到教育界同仁對您的稱讚,實在欽佩!今天散會後,我特意前來拜訪您。”廠長一聽,臉上馬上露出了笑容,謙虛地說:“過獎了!過獎了!”校長又進一步誇獎說:“顏廠長真是有遠見呀!您首創了獎教基金會,起到了很大的帶頭作用。現在,不但咱們縣的人知道您支持教育事業,連外縣,甚至全國許多地方都知道您是這一活動的牽頭人了。您真是名揚四海了!”校長的一番話,說得顏廠長滿心歡喜,神采飛揚。
此時,校長卻悲傷地訴說起自己的“無能”和悔恨:“唉,我也想為教育做一些實事,卻總是力不從心。我身為校長,明知校舍搖搖欲墜,危及師生的生命安全,卻一點辦法也沒有。要是有人能支援一下我們學校就好了,拔二萬元救助學校,就能卸下我心頭的重石了。可惜呀,我雖然四處奔波,卻仍不見分文。”聽到這裏,顏廠長立即義憤填膺:“學生和老師的安全最重要呀!不管怎麼樣,都不能讓他們有危險!”顏廠長拍拍胸脯,慷慨地說:
“校長,學校的安全要緊,你就不要再打報告求三拜四了,二萬元錢我捐給你們。”校長緊緊握住顏廠長的手,表示由衷地感謝。
試想,校長如果一進門就請求資助,顏廠長會這麼痛快地答應幫助嗎?顏廠長可能也會擺出一大堆財政困難,不願意在自己經濟緊張的時候拔刀相助了。要說動他人的心,語言功夫是很關鍵的。
求人辦事時,話要說得有味道,就像開水裏麵加入酒引子調成酒味。一句恰到好處的話,會讓對方把你要辦的事當成是自己的事,心甘情願地為你去辦,甚至在事情沒辦好的時侯,還會覺得對不住你、不好意思。如果求人的話,能說到這個分上,也就算是成功了。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心理學研究表明,幫忙者麵對求助者的請求時,基本上有以下三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