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
一、概述
①定義;
②用途。
二、現況調查
①現況調查的目的;
②現況調查的種類;
③現況調查中常見的偏倚及其控製;
④資料分析方法。
三、篩檢
①定義及目的;
②篩檢方法;
③篩檢試驗的評價指標。
四、生態學研究
①定義及目的;
②種類。
五、暴發調查
①暴發類型;
②暴發調查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概述
1.定義
描述性研究屬於觀察性研究,往往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第一步,分析流行病學的基礎。描述性研究設計無須設立對照,隻是客觀地將疾病或健康狀態的分布情況真實地展現出來,為病因研究提供線索。它不能分析暴露與效應之間的聯係。
2.用途
①描述疾病或者某種特征的分布及其發生發展的規律。②提出或初步檢驗病因假說。
二、現況調查
按照設計要求在某一人群中應用普查或抽樣調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時間內有關的變量與疾病資料,描述當前疾病的分布特征及某因素與疾病的關聯。適用於病程較長的慢性病、發病率較高的疾病、感染後留下某種指標的疾病及健康普查。
1.現況調查的目的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分布特征,為病因研究提供線索;早期發現病人、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2.現況調查的種類
現況調查包括普查和調樣調查兩類。
應用普查方法時應注意時間不應拖得太長,漏查人數不能太多,應小於10%,否則影響資料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與普查相比,抽樣調查具有省時、省力、調查人數少、工作容易做得細致、調查質量易控製等優點,是現況調查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做好抽樣調查的關鍵問題,一是樣本的代表性,二是樣本的大小。流行病學研究中常采用單純隨機抽樣、係統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及多級抽樣的方法來保證樣本的代表性。確定樣本大小時應考慮其影響因素,即抽樣單位之間的變異、人群患病率、精確度及把握度,對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做抽樣調查時,其樣本含量估算公式不同。
3.現況調查中常見的偏倚及其控製
在現況調查中常常存在如下幾種偏倚:
(1)無應答偏倚
對訪問調查或信函調查獲得應答的比例稱應答率。影響應答率的因素有:①被調查者對調查不了解,不願意參加;②調查方法或調查內容不恰當,調查對象不願意接受;③調查對象身體很健康,故不關心疾病調查等。由於無應答者往往可能不同於一般對象,如果無應答率較高,可造成偏倚。
(2)回憶偏倚和報告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