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個對象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不同,造成對一些問題回答不準確而引起偏倚。在調查某些敏感性問題時,調查對象可能不願真實回答而造成報告偏倚。

(3)測量偏倚

由於儀器不準、試劑不統一、實驗條件不同造成測量結果不準確而引起偏倚。

(4)調查者偏倚

如調查員有意對具有某些特征的對象進行深入調查引起偏倚。此外,對同一問題不同調查員的衡量標準不同,甚至同一調查員在不同情況下對某個問題的理解不同等造成偏倚。

控製的主要途徑有:

①在設計中明確規定為隨機樣本的,必須嚴格遵守隨機化的原則。盡量設法提高抽樣對象的受檢率。及時分析無應答的原因以便補救,或者設法補查一部分無應答者並做出分析。在調查報告中必須交代清楚應答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及對無應答者的處理等。

②選用精良的儀器設備並事先做好調試。在整個調查中所用試劑力求一致,以消除可能引起的差異。

4.資料分析方法

(1)數據整理

①核查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②根據設計及分析的需要對數據進行分組。

(2)描述資料

對資料中的每個變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述,以便對調查結果有一個全麵的了解。

(3)分析資料

①各種率的計算。②因素分析。就疾病與各個研究因素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三、篩檢

1.定義及目的

篩檢是醫療衛生機構和研究人員運用快速檢驗方法主動地從人群中發現無症狀病人的措施。篩檢的對象一般是表麵健康的人群。篩檢最主要的目的是早期發現某病的可疑患者。

2.篩檢方法

篩檢方法應具備簡便、快速、安全、經濟並易於現場操作的特點。篩檢可以用一種篩檢試驗檢查某一種疾病,稱單項篩檢,也可同時使用多種篩檢方法進行多項篩檢。例如同時進行胸透、查血、查尿等檢查以發現可疑肺結核、糖尿病或肝癌病例等,然後再進一步檢查作明確診斷。

3.篩檢試驗的評價指標

真實性是指篩檢試驗反映實際患病情況的程度的能力,包括靈敏度和特異度兩方麵,靈敏度反映一項篩檢試驗發現真正患者的能力,而特異度反映其發現非患者的能力,靈敏度和特異度變化趨勢相反,隨著陽性標準的改變而變化。

四、生態學研究

1.定義及目的

(1)定義

生態學研究是在群體水平上研究因素與疾病之間的關係,研究人群的生活方式與生存條件對健康或疾病的影響,其研究單位是群體而不是個體。

(2)目的

①提出並檢驗病因假設。②評價人群幹預措施的效果。

2.種類

生態學研究方法有生態比較研究和生態趨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