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碘氧治療
是將碘化鉀溶於過氧化氫內,析出新生態的氧及碘分子,從而發生較強的殺菌作用。用時,可先將碘化鉀晶體置於牙周袋內,並注人37%過氧化氫數滴,過氧化氫同碘化鉀和組織中的過氧化氫酶作用,析出碘分子、新生氧和氫氧化鉀,可腐蝕壞死的組織,並使其隨氣泡排出。變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熱能,有促進局部血運、增進炎症組織痊愈的作用。
使用時應戴治療巾,以免黃色氣泡汙染衣物,局部應注意隔濕,以避免氫氧化鉀對健康組織的腐蝕。
(3)消炎收斂藥物
①碘甘油。為刺激性較小的自用藥物,含有碘化鉀、碘、甘油和水。甘油能使碘逐漸析出,保持較長的藥效。亦有人用碘化鋅製成的台氏液,作用與碘化甘油相同。常用在潔治和刮治後,將藥液置於牙周袋內,也可在含漱或刷牙後,患者自行上藥。②捵酚。為腐蝕性較強的藥物,含碘和酚,配製時為加速溶解常加入碘化鉀助溶。酚是一種原漿毒物,能使一切組織細胞的蛋白質發生變性,有腐蝕壞死組織、清除溢膿、減少炎性滲出和減輕疼痛等作用。碘酚殺菌力強,適用於有膿的牙周袋。使用時,應注意用棉球遮被健康組織,然後用鈍頭探計蘸取藥液引入牙周袋內,用酒精棉球吸去外溢藥液。切不可用棉拭子取藥塗擦,也不可讓患者自用,以免造成灼傷。
(4)氧化療法
用強發氧劑處理牙周組織,增加局部組織內氧含量,造成一過性的缺血和被動充血,以改變炎症組織的代謝狀況.促使炎症消退,加速組織愈合。多用於局部的頸固性齦炎。
常用的方法是:取30%的過氧化氫60滴置於小杯內,隨即加入5%石碳酸氫鈉液1滴以中和某酸度。用棉球蘸取藥液,並將其壓迫在發炎的牙齦組織上,見齦色立即發白,表示有大墩氧滲透進牙齦組織內,血管被壓迫所致。將小球移開,牙齦發生被動充血又呈現紅色。如此吋反複進行2~3回,即完成一次治療,每周2次治療,能收到肯定的療效。
(5)緩釋抗菌藥物
是當前牙周臨床上應用抗菌藥物最理想的劑型,是合理的給藥途徑。它具有用藥劑量小,牙周局部濃度高,維持時間長,療效高,且不易引起耐藥菌株和宿主副效應的特點。常用的方法是將抗菌藥,如四環素、滅滴靈、螺旋黴素、洗必泰等,置人以高分子材料製成的微管、薄膜或微囊中,放入牙周袋內,讓藥物緩慢釋放出來達到抗菌抑菌目的。目前國內巳研製成功多種控釋藥物用於牙周治療,如四環素藥管、滅滴靈藥膜、甲硝棒等。
五、牙周病的療效維持
牙周治療效果的取得,是術者和患者共同合作的結果,一般在治療效果已達到目的之後,有些患者自身護理的概念開始淡薄,菌斑控製工作也放鬆了,從而大大增加了疾病複發的機會。
如果術者和患者能繼續保持聯係,共同維護牙周組織的健康,就能獲得長久的療效。
牙周維護治療的具體內容如下:
1.維護期複診的時間安排
牙周治療完成後,一般安排2~3個月後進行複查、複診。間隔期的長短取決於患者口腔衛生自身護理能方、牙周病的嚴重程度以及複診時的病情。牙周維護在治療後的頭3年特別重要。
複診時應進行一次全麵檢查,然後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常規牙周保健治療,並提出今後對保健有益的建議。
2.簡要病史的詢問
①患者全身情況在近期有無顯著的改變。②原先牙周治療的重點部位近況。③有無新的問題存在。
3.檢查
①齦組織檢查。牙齦的色澤、外形及彈性。②探查齦溝深度。深度超過者都應記錄。還應檢查附著水平,與上次複查時比較有無新的附著喪失。③有出血及膿性分泌物要醒目地標記下來。因為淺齦溝有時也會出血,這是疾病複發的征兆,所以是牙周維護治療的關鍵環節。④半年至一年時X線檢查骨質修複或破壞的動態變化。⑤牙鬆動的改變或加重。⑥根分叉區的檢查。曾進行過治療部位的現狀及有無新的感染。⑦菌斑染色。觀察分析患者的菌斑控製情況,找出其口腔內的難潔淨區和新出現的牙石沉積區域。⑧根據上述檢査還可以進行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如齦下菌斑中螺旋體的比例、致病菌的快速檢測等,以確定病變是否處於活動期。
4.維護治療
①有針對性的口腔衛生指導。②齦上、下潔治及根麵平整等,重點在出血或有滲出的齦袋,這是最重要的措施,因為齦下潔治及根麵平整可明顯改變齦下菌群的成分,及時控製病情。還可產生比較長久的控製細菌的效果,對淺而有複發傾向的齦袋有決定性的治療作用。③牙麵拋光。菌斑和色素都可以用拋光來清除,拋光的牙麵十分光滑,菌斑、牙石較難再沉積。④脫敏。對術後遺留的牙根暴露及敏感區,可用氟化物或氫氧化鈣等藥物作脫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