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理
(1)非特異性感染
病菌侵襲先在部通過多種炎症介質和細胞因子釋放,引起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槳成分滲出等急性炎症。病灶中含活菌、血細胞及死菌、細胞組織的崩解產物。炎症介質、細胞因子和病菌毒素等可進人血流,引起全身反應。病變的演變可有炎症好轉、局部化膿、轉為慢性炎症;也可因病菌毒性大、數量多或(和)宿主抵抗力不足而擴展,甚至成為菌血症與膿毒症。
(2)特異性感染
結核病的豸&病變可表現為浸潤、結節、肉芽腫、幹酪樣壞死、冷膿腫等。破傷風與氣性壞疽則可釋出毒素,引起強烈的全身中毒症狀。真菌侵人黏膜或深部組織,發生局部炎症,形成肉芽腫含巨細胞和菌絲,也可出現潰瘍、膿腫或空洞。
3.診斷
(1)局部症狀
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是化膿性感染的典型症狀。但並不一定全部表現出來,隨病稈的遲早、充血、滲出、壞死的範圍和深淺而異。
(2)全身症狀
輕微感染可無全身症狀。較重的常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乏力、食欲減退等,一般均存白細胞計數增加與核左移。病程長者因代謝紊亂、血漿蛋白減少,可出現貧血、水腫、營養不以等。嚴重者可發生感染性休克。
根據臨床表現,一般可作出明確診斷。波動感是診斷淺部膿腫的主要依據。在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均有波動感者為陽性。深部膿腫,尤其位於筋膜下時,波動感不明顯,但其表麵組織常有水腫,局部壓痛,並出現明顯的全身症狀。穿刺可明確診斷並可確定致病菌。必要時,可進行化驗、X線檢查。對疑有全身性感染者應作血液細菌培養,以明確診斷。
4.治療原則
消除感染的原因,清除膿液、壞死組織,增強病人的抗感染與修複能力,是治療外科感染的原則。根據病情采取局部和全身治疔。
(1)局部治療
①患部製動與休息,有利於炎症局限化和消腫,減輕疼痛。②外用藥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散瘀消腫、加速感染局限化,促進肉芽生長。③物理療法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抵抗力,促進炎症的吸收、局限化作用。④手術治療包括膿腫的切開引流,伴有嚴重中毒症狀的感染部位的切開減壓,以及發炎髒器的切除。
(2)全身治療
用於感染較重,特別是全身性感染者,包括支持療法和抗菌藥物治療。①支持療法。目的是改善病人的全身狀況,增強抵抗力。保證病人充分休息,緩解疼痛、發熱等症狀。供給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飲食。對於不能進食者經靜脈輸液和營養。有貧血、低蛋白血症時應予輸血,尤其敗血症時,宜多次適量輸人新鮮血。嚴重感染者可給予胎盤球蛋白與丙種球蛋白肌肉注射。搶救危重感染病人,可在使用有效抗菌藥物時適時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②抗菌藥物。對較重、範圍較大或有擴展趨勢的感染,根據各種致病菌引起感染的般規律、臨床表現、膿液性狀等初步判斷其致病菌種類,選擇抗菌藥物。如能作細菌培養與敏感試驗,則可更合理選擇藥物。2~3日後療效不顯著時,應更換藥物。必須注意,抗菌藥物治療應在及時正確處理局部感染灶的前提下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治療效果。③中藥。可用清熱解毒類中藥作全身治療。
二、軟組織急性化膿性感染與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
1.癤
癤是一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常擴展到皮下組織。
(1)病因與臨床表現
致病菌大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通常存在於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中,當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時,局部皮膚不清潔,經常受摩擦和刺激,可導致癤的發生。好發於頸、頭、麵、背、腋、腹股溝、會陰、小腿等部位。起初,皮膚局部出現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後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日後結節中央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範圍擴大。再數日後,膿栓脫落,排出膿液,炎症逐漸消退而愈。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全身抵抗力減弱時,可出現不適、畏寒、發熱、頭痛和畏食等症狀。麵部,特別是上唇和鼻部周圍的癤,處理不當可引起顱內感染,出現侵及眼部及其周圍的進行性紅腫硬結與疼痛,並伴有寒戰、高熱甚至昏迷。多個癤同時或反複發生稱為癤病,常見於糖尿病病人與營養不良的小兒。
(2)處理
處於炎症結節狀態的癤可用熱敷或物理療法,也可外敷魚石脂軟膏、金黃膏等。出瑰膿頭時可塗石炭酸或碘酊。有波動時,應及早切開引流。對麵部癤和末成熟的癤不應任意擠壓。有全身症狀的癤、癤病和麵部癤應給與抗菌藥物並注意休息。
2.癰
癰是多個相鄰的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或由多個癤融合而成。
(1)病因與臨床表現
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常發生在頸項、背等厚韌皮膚部。感染常從一個毛囊底部開始,因皮膚厚而沿皮下脂肪層蔓延,侵入附近的毛囊群。糖尿病病人容易患癰。癰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紅色浸潤區,質地堅韌,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麵有多個膿栓,破潰後呈蜂窩狀。其後中央區逐漸壞死、塌陷,呈火山口狀,其內有膿液和大量壞死組織。癰易向四周和深部發展,周圍呈浸潤性水腫,疼痛劇烈。區域淋巴結可腫大。此外,多有明顯全身症狀,如畏寒、發熱、食欲不振、白細胞計數增加等。易並發全身性化膿性感染。
(2)處理
應充分休息、加強營養,使用鎮痛劑,合理選用敏感的抗菌藥物。如有糖尿病,應給予恰當治療。全身症狀不重和初期紅腫階段,局部治療與癤相同。如紅腫範圍大、中央部壞死組織多,或全身症狀重,應及時做手術治療,但唇癰不宜采用。切口應超出炎症範圍少許,深達筋膜,盡量剪除壞死組織,亦有直接作癰切除術者,傷口以紗布或碘仿紗布填塞。每日換藥,並充分引流,如創麵過大,待肉芽組織健康時,可考慮植皮。
3.急性蜂窩織炎
急性蜂窩織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間隙或深部蜂窩組織的急性彌漫性化膿性感染。
(1)病因與臨床表現
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可為厭氧性細菌。皮膚或軟組織損傷後感染;也可經局部化膿性病灶直接擴散或淋巴、血流的傳播而發生。表淺的急性蜂窩織炎,局部明顯紅腫、劇痛,與正常區無明顯分界,擴展快,中央部可因缺血而壞死。深在的急性蜂窩織炎,局部紅腫不明顯,常有局部水腫和深部壓痛;但病情重,可有高熱、寒戰、頭痛、全身無力、白細胞計數增加等全身症狀。口底、頌下和頸部的急性蜂窩織炎可侵及喉、氣管與縱隔,造成呼吸困難。厭氧性鏈球菌、擬杆菌和多種腸道杆菌引起的蜂窩組織炎局部可檢出撚發音,伴有皮膚、筋膜、蜂窩組織的進行性壞死,膿液惡臭,全身症狀重。
(2)處理
患部休息、熱敷、藥物外敷、理療。應用抗菌藥物和退熱藥物。如不能控製擴散者和位於口底頌下者,要及時做多處切開引流。對有撚發音的蜂窩織炎也應早做切開,清除壞死組織並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清洗。
4.新生兒皮下壞疽
(1)病因與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