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際遇總是有明暗兩種、好壞之分。自身所體會的是明是暗,是歡樂還是痛苦,從本質上說,並不完全取決於處境,還取決於心境,取決於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有時,視角一變,風景就會大大改變。
我們的生活裏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 羅丹
境隨心轉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負麵情緒常會打破人們內心的安寧與平靜,造成人們心境的轉變。我們不能強求外界,但是,卻可以改變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角度不同,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風景,就能收獲別樣的喜悅。
有一位少女,由於對生活極度厭倦,她打算以投湖的方式自殺。那天,她來到湖邊,卻遇見一位正在寫生的畫家,畫家正在專心致誌地畫著一幅畫。
少女覺得厭惡極了,她狠狠地看了畫家一眼,心想:真是幼稚,眼前這破爛的山有什麼好畫的!身邊這招人煩的湖有什麼好畫的!
這時,畫家似乎注意到了少女的存在,不過,他依然專心致誌、神情怡然地畫著,正當少女準備走入水中的時候,他說:“姑娘,來看看畫吧。”
她遲疑了一下,傲慢地走了過去,注視著畫家和畫家手裏的畫。不料,畫中的美景竟把少女吸引了。她看到,畫家將“招人煩”的湖麵畫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將“破爛”的山畫得俊俏秀美。畫家告訴她這幅畫叫做“生活”。
少女開始好奇,自己以前為什麼沒有發現這麼美的世界呢?她感覺自己的身體在變輕,在飄浮,自己仿佛就是空中那婀娜的白雲……
良久,畫家突然揮筆在這幅美麗的畫上點了一些淩亂的黑點,好似汙泥,又像是蚊蠅。少女驚喜地說:“星辰和花瓣!”畫家滿意地笑了:“是啊,美麗的生活是需要我們自己用心發現的呀!”
世界是同一個世界,而每個人又有自己的解讀。如若樂觀,世界是微笑的;如若悲苦,世界便是哭泣的。
生活不會隻是有一種顏色,轉換一下角度,看到的結果將會大相徑庭。
曾聽到過這樣一次對話。有兩個婦人在一起聊天,其中一個問道:“你兒子還好吧?”
“唉,不要提了,真是不幸啊!”這個婦人歎息道,“我的兒子實在夠可憐,娶個媳婦懶得要命,不做飯,不掃地,不洗衣服,也不帶孩子,整天就是睡覺,我兒子還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
“那女兒呢?”另一個婦人問。
“她可就是好命了!”婦人突然滿臉笑容,“她真是會嫁,丈夫不讓她做家務事,全部都由先生一手包辦,做飯、洗衣、掃地、帶孩子,而且每天早上還端早點到床上給她吃呢!”
同樣的狀況,但是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心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一看,或換個角度想一想,很多事就不一樣了。
智慧語絲:
詩人汪國真曾說:“悲觀是瘟疫,樂觀是甘霖;悲觀是一種毀滅,樂觀是一種拯救。”任何一件事都有兩麵,如果隻看到壞的方麵,那就會令自己越來越絕望。如果換個角度看問題,便可以讓自己灰暗的心境亮堂起來。
快樂由自己做主
詩人胡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也要像太陽一樣,總是麵對著事物光明的一麵。”
有這樣一個人,每天惶惶度日,覺得日子過得煩悶而無趣。一天,他去找那些快樂的人,詢問快樂的秘訣。他找到的第一個人是國王,他覺得國王尊貴而富足,一定快樂。
他見到了國王,國王卻說:“我一天要處理這麼多事情,我還要時時擔心王位是否牢固,導致晚上睡覺都不安穩,哪有快樂可言?”
他又想,流浪漢每天無憂無慮,一定快樂。流浪漢卻說:“我連自己今天晚上到哪兒睡覺都沒著落,我哪會快樂?”
這個人搞不懂了,難道世界上真的沒有快樂的人嗎?
這時一個老者告訴他,國王擁有快樂的權利,隻要他不被權力和金錢迷住心靈,就能找到輕鬆快樂的感覺;流浪漢也可以快樂,隻要他不被貧困壓倒,積極努力享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