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吸取教訓
見行動凡事不能一概而論,有時盡管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也不見得非要找上司承認錯誤、說個明白不可。比如,上司會不會接受你的解釋,事情會不會越弄越糟,等等。如果你對此沒有把握,倒不如以此為訓,“吃一塹,長一智”,以實際行動堅決改正,決不重蹈覆轍。小李大學畢業後應聘到某公司工作。一次,在與主管上司的閑聊中,談到大學期間他曾到一個單位實習,該單位技術力量極弱,隻有幾個“後改造”的大學生聊以充數。誰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該主管恰巧也是一個原來畢業於技校、後來經過“改造”進修取得大學文憑的人。雖沒有啥文化,但生性多疑,心胸狹窄。他疑心小李暗有所指,於是記恨在心,在日後的分工種、定指標、提職晉級等方麵,都給予小李特別“照顧”。當小李知道“禍從口出”後,起先也想著找主管解釋一下,但轉念一想:主管生性多疑,弄不好反而會越描越黑,幹脆自己今後吸取教訓算了。從那以後,小李對這位主管更加尊重,而且再也沒有製造過“禍從口出”的難堪。果然,一段時間後,主管對小李的態度竟也相應地漸漸有了變化,不再像先前那樣苛刻。
(4)不以個人恩怨耽誤工作
一旦得罪了上司,他可能從此就對你有成見,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給你雙“小鞋”穿穿。麵對這種局麵,你可能不好受,但是不管怎樣,你切莫以此為由消極怠工,對工作敷衍塞責。作為下屬,應該清楚你是在為單位工作,而不是為上司一個人服務,幹好手頭的工作才是你的本職。你可以不與上司談私人感情,但不能不論工作關係,否則,上司便可能以此為由,向你興師問罪。既然與上司的矛盾一時難以化解,那就不妨麵對現實,一方麵耐心等待,忍一下,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另一方麵,加倍認真做好工作,工作做好了,日久見人心,領導也可能改變對你的不良看法,對你表示理解。
(5)借助外力求和
如果盡了很大努力仍不能改變上司對你的態度,那麼就要考慮尋求外援了。比如,找一個與你私人關係較好的本公司的其他領導,或是在你的上司麵前能說得上話的人當“和事佬”,從中協調,說不定同上司的矛盾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此法仍不見效,請上級出麵化解或許效果會好些。不過,“越級彙報”是下策,把握一定要大,不到迫不得已,不要輕易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