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毅領兵退至三迭山,山中霧起,不見前路。
許士亨道:“此霧來的極煞,怕是有禍事將生。”
孫士毅凝觀不語,忽有行步之聲漸起,但見霧中隱約有軍隊向孫士毅而來,鏽甲黑麵,手執長矛鐵盾,細觀人臉如屍皮骷髏。尚維升以為是阮軍已到,領兵策馬便向那軍隊殺將而去,不一時,便消失在一片迷霧之中。
軍隊緩緩迎來,如霧一般,寒意淩厲,步履之聲,盔甲器械卻分明可見,副將慶成請兵欲戰,孫士毅擺手,示意靜觀其變。
許士亨見此情此景,驚道:“陰兵借道!陰兵借道!”
孫士毅大概也猜想到,所謂陰兵借是軍隊敗亡後,因其怨氣不散再加上當時的天時以及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往往這種陰兵都很團結,而他們的思維都停留在了當時打仗的那個時間段,他們都認為自己還沒有死,還要繼續戰鬥維護自己的那份軍人榮譽。這些陰兵往往出現在一些偏遠無人的極陰之地,所以看到過的人很少。今天偏讓孫士毅給遇到了,尚維升隻怕已命隕於此。
孫士毅嘴上卻道:“休要胡言,亂我軍心。”隨即率軍繞此而行,卻沒想到阮軍在此時殺到,清軍大敗,折了數千人馬。孫士毅在親兵掩護下,慌忙撤退,退到富良江,渡過富良江後,見船少兵甲甚多,將士渡江不及,阮軍又窮追不舍,一旦阮軍渡江,南關必然岌岌可危,孫士毅不得已拆斷浮橋,燒了數十萬糧草器械向南關逃去。
在南岸的提督許世亨、總兵張朝龍等官兵夫役萬餘人斷後,阮軍窮追不舍,盡皆喪於阮軍之手,或是落水淹死。
孫士毅倉皇逃回南關,收容逃回的官兵,不到清軍總額的一半,大量的糧械火藥丟失殆盡。
卻說這林封嘯,眼見南岸失守,數萬兵甲屠戮殆盡。林封嘯卻無力相助,悲嚎一聲,欲自盡以謝朝廷,無奈手足頭顱被縛,動彈不得。
阮軍大獲全勝,收拾清軍遺落的兵甲器械,見囚車中的林封嘯,誤以為是被清軍抓去的友軍將士,便將林封嘯放了去。
林封嘯拾起一柄長劍,兀自向江邊走去。江邊浮著滿是清兵屍體,林封嘯悲憤欲絕,手著長劍便向頸邊引去,卻聽得一人笑言道:“將軍好雅興,見山河秀麗,舞劍而刎頸,如此胸襟,可謂古今少有啊!但這富良江豈是你空丟褻物之所,不要糟踐了這大好風光!”
林封嘯轉過身來,隻見一白衣道人,背上背著一柄鬆綻古紋劍,麵容俊朗,生得骨骼不凡,豐神俊逸,樣子卻不過加冠年歲。林封嘯雖是習武之人,但向來崇敬道法易理,見是一位道人,心下便恭敬了幾分,說道:“先生莫要取笑,我本敗軍之將,三軍已沒,我卻苟且偷生,枉為人臣,唯死謝罪!”
那道人說道:“笑話,天予汝身,竟為他人而活,如此俗物,不要也罷!”
林封嘯不語,那道人又道:“君命不在此,好自為之。”說罷,便轉身離去,說來也奇,林封嘯見那道人緩步而去,卻隻一瞬便沒了身影。
遠遠的留下這麼一句話——“太陰休獨,天蓬引路,陰兵借道,玉女守門。”
林封嘯定睛看去,哪兒還有什麼人的影子。林封嘯又向江麵看去,見麵澄澈無比,波光粼粼,哪還有什麼死屍。再細看下,江河日月已淪為一片混沌之態。忽的一聲狼嘯,林封嘯猛的睜開眼來。竟發現自己尚在三迭山中,周圍狼群密集。林封嘯頭往天空,時間方過子時,夢裏的事情林封嘯早已忘了大半兒,隱約的記得些片段,麵前的篝火漸漸熄滅。狼群撲將上來,林封嘯手執長槍,大戰群狼之後,直打到醜時,騎著黃驃馬除了三迭山,便向軍營而去。
直睡了三天三夜,林封嘯從軍營中醒來,腦海中卻不住的閃現著那四句話——“太陰休獨,天蓬引路,陰兵借道,玉女守門!”
林封嘯思索這這幾句話,“太陰休獨,天蓬引路”倒是不難猜想。三日前,他在三迭山,他被人暗下迷陣,此陣其名曰“八門六甲之陣”,所謂“八門六甲”,便是以山為城,以地為河,借用地利,使得賊寇不得過,來著不得進,出者不得逸。當年諸葛孔明便是在“八門六甲禁敵”之上構造出一副八陣圖,此圖便是借助地利,將陸遜十萬人馬用石陣層層分開,之後逐一打擊。石陣本身也是由人操縱變化的。所以,陸遜從死門入、從生門入都是一樣的,死門可以變成生門,生門也可以變成死門,就像一個隨時變化的迷宮,分散敵人打擊心理都是很有作用的。一入此陣,很難再有生還。若不是布陣之人故留下一個破綻,放空了休門,林封嘯見九星之中的天蓬星,便往西南而去,要不然林封嘯現在應該早已困死在山中。可奇就奇在這裏,西南方所對應的正是八門中的休門。休門本為大凶,入者非死即傷,那布陣之人偏空了休門這一門放他離去,而不是生門,是何道理。而“陰兵借道,玉女守門”又是何解?陰兵借道林封嘯倒是聽說過,不過從來都沒有見過,一旦相見,非災即禍。而玉女守門呢,則是吉兆,有久旱逢甘霖,險象環生之意,此後非富即貴。
此四句便分為三凶一吉,如果此四句都是真的話,林封嘯看來此回隻怕是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