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BNP和NT-proBNP反映心衰的嚴重程度
美國紐約心髒病協會(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根據CHF病人的症狀和死亡率進行的分級是一種固定地主觀的分級方案,主要依據是病人的主訴和物理檢查。通過客觀的BNP和NT-proBNP水平的檢測,能夠精確地反映心衰患者的嚴重程度。
因為BNP水平與心髒舒張末期壓力和左室張力的增高程度有良好的相關性,而舒張末期壓力與呼吸困難有良好的相關性,所以就不奇怪BNP與NYHA分級有良好的相關性。前麵我們已經知道BNP和NT-proBNP的半衰期,所以BNP水平的改變能夠及時地反應CHF的嚴重程度,而NT-proBNP因為在外周血中清除的時間較長,所以反應出來的時間要晚於臨床的表現。將BNP和NT-proBNP水平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時,我們發現BNP水平能更加精確地識別左室收縮功能的減退。
CohnJN與KellyTL等在HF預後指標的評估中發現,血漿BNP水平對於心衰患者心髒事件有較強的預測作用,血漿BNP水平與HF患者活動能力有相關性,是心功能惡化的強預測因子。
血漿B型鈉尿肽水平可預測慢性心衰病人的運動耐力,德國學者最近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慢性心衰病人,測定靜息狀態下的血漿B型鈉尿肽(BNP)水平,能區分病人的運動能力是處於中度損害還是重度損害。德國Aachen科技大學Kruger博士說,慢性心衰病人的血漿BNPBNP和NT-proBNP與NYHA分級相對應的關係,BNP較NT-proBNP有更好的曲線下麵積(AUC)增高的水平,受左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不全程度的影響。為探究BNP與運動耐力的關係,他們對70例病人進行了前瞻性研究;在接受症狀限製性踏車運動試驗前、靜息仰臥10分鍾後測定血漿BNP。結果顯示,BNP水平與無氧閾時氧攝取量及峰運動均存在相關性(均為P
316pg/ml者,運動耐力減低相關危險比率為6。8。Kruger博士等總結認為,測定B型鈉尿肽是改善慢性心衰病人的監測與治療的有效方法,包括住院病人和門診病人。 Harrison等對325例因急性呼吸困難就診的HF患者隨訪6個月,結果表明,患者BNP水平高,則HF預後差。就診時BNP>480pg/ml的病人,在6個月內因心衰再次入院或死亡的發生率高達42%;而BNP 九、BNP在臨床中用於評估呼吸困難 在臨床特定的某些情況下,臨床醫生很難區分呼吸困難為肺源性或是心源性,錯誤的判斷肯定會導致不適當的治療。尤其在某些肺部疾病,包括哮喘和肺氣腫,發生於中老年時症狀混雜,臨床很難判斷。呼吸困難為非特異性症狀,這種症狀在很多疾病中都可能出現,或者是在機體代謝功能消退的中老年和肥胖病人當中也會出現。而心衰時典型的體征,如頸靜脈怒張、第三心音、肺部囉音和水腫等,在很多CHF患者中都不一定會出現。常規的實驗室檢查、心電圖和胸片,也僅僅是對個體陽性給出一個預測的結果,很難與實際病人診斷相一致。超聲對於心衰的判斷有很大幫助,但呼吸困難的患者不一定有足夠的時間等到進行心髒超聲的檢查,並且超聲所得出的檢查結果圖像有可能還會受到肥胖或肺部疾病一些共發因素的影響。因此,對CHF患者臨床迫切的需要簡便易行的實驗室檢查。 十、BNP在指導心衰治療中的應用 通過監測BNP指導對於及時調整心衰治療方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一些臨床研究進行了相關的探討。Murdoch等報道了BNP指導輕-中度HF治療的小樣本臨床研究,其中以BNP指導治療組治療後的血漿BNP水平、心率、HF治療所需藥物均明顯低於對照組。Troughton等將69名心功能Ⅱ~Ⅳ級的患者隨機分為NT-proBNP指導治療組和臨床評估指導治療組,平均隨訪9。5個月後,NT-proBNP組的心血管事件(死亡、住院、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發生率明顯低於臨床評估組,前者首次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時間亦較後者明顯推遲。故該研究者認為對高BNP水平的高危心衰患者進行積極治療可改善預後。而對於BNP水平高而且充分抗心衰治療後BNP水平無明顯降低的HF患者,則應考慮進行更加積極的治療,如心髒移植或使用心髒輔助裝置。近來,一項對終末期HF患者接受心髒輔助裝置治療的研究顯示,由於心髒輔助裝置對心功能的改善,血漿BNP水平亦明顯下降。 十一、BNP可作為預測心衰轉歸的指標 定期監測BNP可幫助判斷心衰預後,有研究證明BNP水平明顯升高的患者有62%的人在未來1個月內死亡風險加大或是再次入院;而BNP降低的患者有84%的人病情會明顯改善。在有290位心衰患者參加的研究中,對這些按紐約分級心功能Ⅰ~Ⅱ級的患者隨訪812天,發現最初BNP水平大於56pg/ml是心衰惡化或是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另外一些研究也顯示,BNP水平升高是未來12個月心性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預測強度大於年齡、ANP、EF值、肺動脈壓和紐約心功能分級等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