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人不是生來做大事的(2 / 2)

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鐵球一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籲籲了。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丁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這時,老人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

十分鍾過去了,二十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老人仍然一小錘一停地工作著。大概在老人進行到四十分鍾的時候,坐在前麵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起來:“球動了!”霎時間會場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要做成大事,首先要有一種做小事的耐心和興趣。把小事做好了,大事的成功也將不遠。不是有句話說“小事做到極致,就成了大事”嗎?

小心鞋底的那一粒細沙

做好小事可以成就大事,而大事有時也可以毀在一件小事上麵。“千裏之堤潰於蟻穴”,正是這個道理。

一位勇者發誓要排除萬難攀登一座高峰。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他出發了。然而,他最終卻沒能不負眾望實現理想,他放棄了。出入意料的是,使他放棄的原因隻是鞋中的一粒沙。在長途跋涉中,惡劣的氣候沒有使他退縮,陡峭的山勢沒能阻止他前行,難耐的孤寂沒有動搖他堅定的信念,疲憊與饑寒沒有使他畏懼,然而,不知何時他的鞋裏落入了一粒沙。起初他並沒在意,他原本有時間和機會把那粒沙從鞋裏倒出來的,可是在我們的勇士眼中,它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的確,比起勇士所遇到的其他困難來講,那粒沙的存在簡直可以忽略不計。然而越走下去那粒沙越是磨腳,每走一步都伴隨著錐心刺骨的疼痛,他終於意識到這粒沙的危害。他停下腳步,想要清除沙粒,但是卻驚異地發現,他的腳已經被這粒沙磨出了血泡。沙被清除出去了,可是傷口卻因感染而化膿。最後,除了放棄他別無選擇。

這位勇者的遭遇令人惋惜,鞋底一粒微不足道的細沙居然毀掉了他的壯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輕視身邊的任何一件小事,即便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也要把它做到完美、極致,別讓一粒沙成為成功的阻礙。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板與外商洽談業務,同外商一起用餐後,在會客室準備簽合同。這時,這個老板因為牙縫裏有碎屑而感覺到不舒服,就用牙簽剔起牙來,還不時把碎屑隨處亂吐。這一切被外商看在眼裏,並使本來就有些猶豫的他立刻放棄了與這個老板的合作意向。事後,外商說,一個企業的領導人這樣不拘小節,我懷疑他是否能管理好一個企業。就這樣,一個不良的小動作在不經意間影響了一筆大生意。

像這樣因小失大的事情在工作、生活中屢有發生,所以注意細節是成功者的必備準則。否則,我們平時兢兢業業地工作,就在卓有成效、成功已經指日可待的時候,卻可能因為一時的疏忽麻痹而與唾手可得的成功失之交臂,由於一次失誤而使從前所做的種種努力都付之東流,豈不是悔之晚矣。

規避箴言:

古語道:“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這個看似簡單明了的道理,卻往往被人們忽略。因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抓大放小”,對那些所謂的小事不屑顧及,殊不矢。很多的“大事”恰恰是一些“小事”成就的。同時,小小蟻穴可以毀掉千裏長堤,忽視“小事”,也可能給你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