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工作的報酬不僅僅是薪水(1 / 2)

現在很多人把薪水視作衡量自己工作好壞的標準,薪水多工作好,薪水少則有待更換。其實,工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是比生計更可貴的,是要在工作中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充實。

為薪水而工作,看起來目的明確,但是在這個目標的引領下,我們往往會被短期利益蒙蔽心智,使我們看不清未來發展的道路,即便日後奮起直追,振作努力,也無法超越。

不為薪水而工作

有兩個剛剛畢業的學生正在尋找工作,他們都很聰明,在學校時成績都十分優秀,對於他們來說,有許多工作機會可供選擇。這時,他們老師的一位朋友剛創辦了一家小型公司,委托這位老師物色一個適當的人做助理,於是老師建議他們兩個去試試看。

他們倆分別去應聘,第一位前去拜訪的名叫吉米,麵談結束後他打電話給他的老師,用一種厭惡的口氣說:“您的朋友太苛刻了,他居然隻肯給我400美元月薪,我拒絕了他。現在,我已經在另一家公司上班了,月薪是500美元。”

後來去的名叫唐克,盡管老板開出的月薪也是400美元,盡管他同樣有更多賺錢的機會,但是他卻欣然接受了這份工作。當他將這個決定告訴老師時,老師問他:“如此低的薪水,你不覺得太吃虧了嗎?”

他說:“我當然想賺更多的錢,但是我對您朋友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覺得隻要能從他那裏多學到一些本領,薪水低一些也是值得的。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我在那裏工作將會更有前途。”

四年過去了。吉米四年前在另一家公司的薪水是年薪7200美元,現在他也隻能賺到8750美元;而最初年薪隻有4800美元的唐克,現在的固定薪酬是20000美元,外加紅利。

這兩個人的差異到底在哪裏呢?就差在吉米目光短淺,被最初的賺錢機會蒙蔽了,而唐克卻能基於能學到東西的觀點來考慮自己的工作選擇,通過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賺錢的同時也賺到了使自己站得更高的機會。

因此,不要為薪水而工作,因為薪水隻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但也是最短視的。一個人如果隻為薪水而工作,沒有更高的目標,並不是一種好的人生選擇,受害最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比薪水更重要的

工作所給你的,要比你為它付出的更多。工作的報酬不僅僅是薪水,如果你將工作視為一種積極的學習經驗,那麼,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著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

在賓夕法尼亞的一個山村裏,曾經住著一位卑微的馬夫,後來這位馬夫竟然成了美國最著名的企業家之一,他就是查爾斯·齊瓦勃。

齊瓦勃先生是如何獲得成功的呢?齊瓦勃先生的成功秘訣是:每謀得一個職位,他從不把薪水的多少視為重要的因素,他最關心的是新的位置和過去的位置相比前途和希望是否更遠大。

他最初在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工廠做工,當時他就對自己說:“總有一天,我要做到本廠的經理。我一定要努力做出成績來給老板看,使老板主動來提拔我。我不會計較薪水的高低,我隻要記住:要拚命工作,要使自己工作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自己的薪水。”

這樣,當同事抱怨待遇低微時,齊瓦勃卻更加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他明白,目前的待遇是多是少,與他將來想要獲得的財富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計較這幾美元是很無聊的。他看清了周圍人的卑微願望和平庸命運,也在自己的卓越之路上默默努力。他做任何事情都保持樂觀的心態、愉快的情緒,他在業務上盡可能做到盡善盡美、精益求精。人們習慣於把難度高的事情都交給他來處理,他漸漸成了公司的主心骨。

這樣一直堅持下來,在30歲時,他成了卡內基鋼鐵公司的總經理,39歲時,他又出任全美鋼鐵公司的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