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積極樂觀的擔當(3 / 3)

你的拳頭夠硬

解決問題才是硬道理,老板最需要的就是能打硬仗的戰士。

—職場·記

所有組織的領導都喜歡聽到“保證完成任務”之類的話,但更喜歡聽到“困難已克服,任務已完成”。因為隻有克服並解決問題才是關鍵,解決問題就是有力的執行,取得成績。

解決問題是人民軍隊內部戰鬥的核心。戰爭期間“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實際需要表明,要贏得政權,要實現解放中國的理想,隻有靠槍杆子,別的都不管用,隻有槍杆子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作戰原則的集中體現:打仗沒什麼技巧,簡單地說就是兩句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打得贏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集中五個指頭割他一個指頭。割掉一個,他就少一個,事物是可以分割的,以後有機會再割掉一個,總之要全部割掉。那麼打不贏呢?就走,走得遠一點兒,使敵人不知你到哪裏去了。

我軍作戰時,經常會派小規模部隊,總是取得不錯的效果。團隊規模雖小,但戰鬥力都非常強大,能夠解決戰鬥中最關鍵的難題。飛奪瀘定橋那場戰鬥,如今讓我們記住的是抱著鐵索,冒著槍林彈雨,端掉敵人火力的勇士。二十二位勇士搬動了整個渡河戰役中最重的石頭,保證大部隊及時、快速地渡過了大渡河。

出現問題不是關鍵,“解決難題”才是關鍵。解決問題,強調的是一種實幹精神。“不管黑貓白貓,會捉老鼠就是好貓”,看重的同樣是結果,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是什麼?工作就是麵對接踵而來的問題,去尋找具體的解決辦法,然後堅決地執行。

那麼,怎樣做才算優秀的員工?當然還是能主動克服阻礙、力爭解決問題的員工。企業考核員工的標準隻有一個,那就是業績。唯有業績才能體現一個員工的價值。但是有的員工遇到麻煩就向上司請示:“現在有這樣的問題,我想這樣進行處理,你覺得怎麼樣?”所謂“請示”,就是遇到棘手的問題時,就自己的處理方法是否得當,等待上級作出判斷。在工作中與老板保持必要的溝通是有利於工作的,但是很簡單的事也去請示老板,自己卻不肯動腦筋,就會給老板一種工作不積極主動的印象。

說到底困難是自己的事,而自己是解決這一問題最合適的人選。因此,你不應僅僅去請示,而應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這才是上司所希望看到的。

在公司裏,你要想使老板器重你,就要使他信任你;要使他信任你,你就要能勇於接受各種各樣的任務,並妥善解決。把阻力化為動力,化為提升自己的推動力。善於動腦筋分析問題,並妥善解決,會給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麼,老板在提拔重要職位時,想起你的機會就更大。因為,老板最需要的就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解決問題的卓越員工都具有良好的思考能力,這是解決好問題的前提。一位老板曾經說:“往往有些員工,接到指令就去執行,他需要老板具體細致地說明每一項目,而他本人隻是機械地執行,完全不去深思熟慮任務本身的意義,以及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我認為這種員工是沒有出息的。因為他們不知道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多麼的重要。公司是不需要這種人員,公司需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這位老板的話也許不盡正確,但是卻反映了大部分老板的心聲,是職場人士應遵循的做事原則。公司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問題的困擾,這時也是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時機。問題都是新的,不可能有現成的解決辦法,很多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根據自己以前的經驗,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誰都不是誰的上帝,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能沒有人來教你,你必須用自己的信心、責任和能力來把它做好。如果你不善於解決問題,問題就會成為你工作的負擔,這既是你自己的不幸也是你老板的不幸。

公司往往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許多員工很勤奮、很努力,工作兢兢業業,加班更是家常便飯,但是獲得的業績與付出的努力不相稱。當然老板也沒法提拔他們,因為他們還不具備相應的能力。因此,工作中僅有象工蜂、工蟻一般的勤懇是不夠的,關鍵是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不要幻想逃避,不要隻是聽從指示,要敢於獨立思考,拿出自己的辦法來。不管是對是錯,盡力去做,最重要的是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當周圍的人都喜歡找你解決問題時,你就具有了勝人一籌的競爭優勢,那你在老板心目中的分量也在加重。

笑著揮出你的拳

樂觀是一首激昂雄壯的進行曲,時刻鼓舞著你向事業的大路勇猛前進。

—職場·記

兩個銷售員被老板派去非洲賣鞋。

第一個銷售員麵有難色的說:“老板,那裏的人跟本就不穿鞋的,你這不是難為人嗎?”

第二個銷售員卻興高采烈地說:“那將是多麼大的市場啊,這麼好的機會,我一定要去。要是讓非洲人民知道穿鞋的好處,那得有多少人買我們的鞋啊!”

同樣的事,用不同的想法分析,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果。用樂觀的精神去勇敢地擔當,再大的困難在你眼中也會變得渺小。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常勝之師,是永遠的強者,更是樂觀積極的表率。因為他們有堅定的信仰,有革命的激情,還有“一定能勝利”的自信。設想一下,在風雲詭譎的戰爭環境中,失去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中國的景象該是怎樣的?中國的曆史恐怕也要改寫。

在食不果腹的艱苦歲月中,蘇區裏流傳著這樣的歌謠:“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條件雖然艱苦,可苦中作樂的戰士們卻將革命樂觀主義豪情充蓄得滿滿的。正因憑借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中國共產黨帶領軍民完成了解放中國的曆史使命。

但是我們的樂觀主義,並不是盲目的,而是是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規律和前途的高瞻遠矚的基礎上,是科學的樂觀主義。毛澤東曾說:“不論在自然界和社會上,一切新生事物,就其性質來說,都是不可戰勝的。而一切舊勢力,不管他們的數量多麼龐大,總是要被消滅的。因此我們可以而且必須藐視任何巨大的困難,把他們放在‘不在話下’的位置。這就是我們的樂觀主義。”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革命不是苦役,工作也不是苦役,樂觀精神能讓我們在其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麵對艱難困惑,樂觀主義精神還能讓人多一分鎮定和從容。“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你都不會慌亂。鎮定從容是一種優秀的心理素質,是自信樂觀的外在表現。該發生的事情一定會發生,無須逃避。既來之則安之,以平靜心態對待,事情自會有結果的。

看過小說《紅岩》的人,都不會忘記江姐臨上刑場時的感人情節。當劊子手傳喚江姐時,她心裏全都明白了。她異常平靜,沒有激動,更沒有恐懼與悲戚。她像平時一樣從容梳理,換上了藍色的旗袍,披起那件紅色的絨線衣,習慣地拍拍身上幹淨的衣服,再用手熨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江姐的這種麵對死神泰然自若的氣概,就是樂觀的集中表現。

樂觀和盲目樂觀不同。盲目樂觀是在順利時衝昏頭腦,看不清也不承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曲折;在遭受挫折時,則又看不到克服問題的有利因素,不相信黑暗將會過去,光明必將來臨,往往由盲目樂觀變成心灰意懶、悲觀失望。樂觀並不是盲目的輕鬆,也不是遇到事情隻往好的方麵想。樂觀主義者,可以忍受失敗,可以忍受別人的嘲笑,他們心中有著偉大的信仰,就像我軍戰士那樣,堅定勝利屬於自己。

具有樂觀品質的人,既對前途充滿信心,又能正確地對待困難。他們總是清醒地估計到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曲折,並且做好迎接挑戰、克服艱險的充分準備。他們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困難是可以克服的。

樂觀和悲觀是成功的臨界線。同一件事,在樂觀和悲觀的人那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當然結果也是迥然不同的。悲觀隻能產生平庸,樂觀才能造就卓越。從卓越的人那裏,我們不難發現樂觀的精神;從平庸的人那裏,我們很容易找到陰鬱的影子。

當你遇到不可解決的難題時,樂觀還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你完全可以依靠這筆財富重整旗鼓。如果你連這筆財富都沒有了,那可真是徹頭徹尾的“一無所有”了。

很多成功人士也用自身的經曆告訴人們:樂觀造就了他們,樂觀對他們意味著一切。隻要在逆境中緊緊拽住“樂觀”這根救命稻草,我們就能克服工作中的阻礙,無往而不勝。

世界公認的報業巨子普利策就是用樂觀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從一文不名的窮小子變成了商界巨子。他創辦了美國第一所新聞學院—名揚世界的哥倫比亞新聞學院。他在那個時期所取得的成就是當時美國任何一個報界中人都難以企及的。普利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鼓舞人心的力量,富有感召力的樂觀主義精神,改革必勝的信心。

樂觀對職場人士就如同生命一樣重要。如果,你失去了樂觀的精神,在巨大壓力的現代社會,你就無法在職場立足和成長。憑借樂觀精神,我們能釋放潛在的巨大能量,從而獲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

樂觀是失意後的坦然,樂觀是平淡中的自信,樂觀是挫折後的不屈,樂觀是困苦艱難中的從容。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了透視人生的眼睛;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了力量;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了希望的渡船;誰擁有樂觀,誰就擁有艱難中敢於拚搏的精神,隻要活著就有力量建造自己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