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冷靜客觀地分析(2 / 3)

厚積才能薄發

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

—職場·記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發現自身的不足,以便在日後的生活中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

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終身學習,終身學習就是終身認真對待自己,時時提升能力,時時為扮演更重要的社會角色而做準備,將自己的生命無限地擴大,讓自己與更多的人發生關係,讓世界愈來愈美好,無論世界變得如何,自己的一生總是心安理得的。

學習是人的本性;我們每個人生來就具有學習的能力。也正是由於人類具有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才有了人類社會物質、精神文明的持續進步。

全黨全軍曆來重視學習,在艱苦惡劣的條件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學校。“以窯洞為教室,石頭磚塊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牆黑板,校舍完全不怕炸的這種‘高等學府’,全世界恐怕隻有這一家。”

英明的革命領袖們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辦學校,因為他們知道學習是打敗敵人的保證,是勝利的源泉。毛澤東向全軍將領們強調:“要弄西北局麵及全國大局麵,則要辦各類大的紅軍學校。否則將來無幹部。沒有大批幹部是不行的,現在不解決這個問題,將會犯罪。我們有責任引導同誌們看得遠,辦一所紅軍大學來培養大批幹部,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1927年秋收起義後,毛澤東在建設紅色根據地的同時,就創辦了軍官教導隊,從而揭開了中國共產黨創建學校的序幕。

1931年11月,按照毛澤東“我們是人民的軍隊,雖有人民的支持和參加,為戰勝敵人,也需辦校、治軍、學習戰略戰術,培養自己的建軍人才”的指示,黨中央籌辦起了“中國工農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1933年10月17日,將紅校組織變更改組,創建了“紅軍大學”,成為人民軍隊最早的大學。

這些學校成為黨培養軍事人才的搖籃,為前線輸送了大批優秀的軍事英才,如彭雪楓、宋任窮、鄧華等許多人成為統率千軍萬馬的一代名將。

1936年6月1日,在瓦窯堡米糧山的舊廟堂,我軍舉行了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的開學典禮,“抗大”成立了。無數愛國人士在抗大的革命熔爐裏錘煉成了治軍治國的一代英才,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軍隊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紅軍學校的曆史功績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學習造就了軍隊,學習贏得了勝利,學習更造就了人類,創造了曆史。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員工素質的競爭,隻有具備高素質的人,才能有高素質的企業。而員工的高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學習能力。從這一意義上說,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企業競爭的實質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企業競爭唯一的優勢是來自比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

對於公司員工來說,你的核心競爭力說到底是你的學習能力。你隻有比其他人學得更快,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力,才能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並贏得競爭,立於不敗之地。

劉洋已經在漢王科技公司工作了四年,平時工作勤懇,連續被評為“優秀員工”的稱號。上司有意向栽培他,多次提出送他去國外進修,但是每一次劉洋都以工作太忙,並有家庭拖累為由,婉拒上司的好意,從不為自己“充電”。

後來,老總得知原產業部經理有離職意向後,開始籌備挑選“接班人”,盡管有人提議劉洋為候選人,其他員工也一致看好他,但老總最終新招了一名計算機操作水平和外語水平俱佳的“外人”來填補空缺。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日益加快,員工也隻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像劉洋這種任勞任怨、埋頭苦幹的員工,隻滿足於完成本職工作,而無“充電”、學習的意識,就隻有做“老黃牛”的份兒,是與升職無緣的。

在今天,要想不成為時代的落伍者,要想不被競爭所淘汰,學習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

國內外很多成功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都十分重視職工的學習。IBM公司的大樓上寫著“學無止境”,公司每年投入20多億美元進行130萬人次的培訓,不僅創建了各類培訓學院,還建立了網上大學,采取“自助餐式培訓”的方式,為員工的自選培訓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由此造就了眾多優秀人才;摩托羅拉公司每年用於員工的教育培訓費用超過10億美元,其在著名的大學已成立了14個校區,分布於世界各地;西門子公司把培訓看做是競爭的要素之一,它在國內外共擁有600多個培訓中心,開設了50餘種專業培訓,每年參加各種定期和不定期培訓的員工多達15萬人。有資料表明,在全球500強企業中,50%以上都是學習型的企業。美國排名前25位的企業,80%是學習型企業。全世界排名前10位的企業,100%是學習型企業。我國的海爾、聯想、寶鋼、小天鵝等知名企業也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建立學習型組織。可以說,重視員工的學習培訓,積極創建學習型企業,正是這些企業成功的關鍵所在。

有人說未來社會隻有兩種人:一種是忙得要死的人,另外一種是找不到工作的人。這取決於你的學習力。隻有善於學習的人,才有光明的前途。

未來的職場競爭將不再是知識與專業技能的競爭,而是學習能力的競爭。隨著知識、技能的折舊越來越快,你隻有終身不懈怠地學習,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成為公司最有競爭力的人,當困難來臨時,你才能輕而易舉地戰勝它並脫穎而出。

釋放吧,潛能

一個人,隻要你不是傻瓜、白癡,你隻要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可能!

—職場·記

美國富爾頓學院心理係的一個報告,結尾中這樣寫到:“編撰20世紀曆史的時候,可以這樣寫:‘我們最大的悲劇不是恐怖的地震,不是連年戰爭,甚至不是原子彈投向廣島,而是千千萬萬的人活著然後死去,卻從未意識到存在於他們身上的巨大潛能。’”

研究表明,人類有90%的能力沒有被動用。有的甚至說人類未用的潛能高達95%。像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天才,其潛能的發揮也還不到10%。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擁有多少才能,但請想象一下,隻要能開啟潛能的寶庫,我們可以成就多麼大的成就。

當你對自己的事業有了信仰,就會有用之不竭的激情。激情是所有事業的助推器,沒有激情,任何行為都不可能持續長久,激情能把人身上的全部潛能都激發出來,轉化為現實的力量。

長征途中,劉伯承任軍委總參謀長。渡金沙江時,在皎平渡渡口,我軍隻找到7條小船和36個艄公,渡江一直持續了七天七夜。由於在護國討袁戰爭中受過重傷,劉伯承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但是作為渡江指揮部的負責人,他在離江邊不遠的一塊大圓石上站過七天七夜。任何一個過江的戰士從他身邊經過時,都能看見他眼睛裏似火的激情。

革命的勝利、事業的成功都離不開激情!每個人的生命,一半是生活,另一半就是工作,如果缺乏對工作的激情,那麼工作就變成了無休止的重複勞動,沒有任何意義可言。隻有激情才是戰勝所有困難的強大力量,它使你保持清醒,使你全身所有的神經都處於興奮狀態,去進行你內心渴望的事情;它不能容忍任何有礙於實現既定目標的幹擾。

比爾·蓋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

比爾·蓋茨的這句話闡釋了他對工作的激情。在他看來,一個優秀的員工,最重要的素質是對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責任及其他(雖然它們也不可或缺)。他的這種理念已成為微軟文化的核心,像基石一樣讓微軟王國在IT世界傲視群雄。

任何企業都希望員工對工作抱有積極、熱情、認真的態度。因為隻有這樣的員工才是企業進步的根本。具有激情的員工能夠感染別人的情緒,使事情向良好的方向發展。對於工作飽含激情的人,永遠都是企業最為欣賞的人!

工作熱情是一種洋溢的情緒,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更是一種高尚珍貴的精神,是對工作的熱衷、執著和喜愛。它是一種力量,使人有能力解決最艱深的問題;它是一種推動力,推動著人們不斷前進。它具有一種帶動力,洋溢於表、閃亮於言、展現於行,影響和帶動周圍更多的人熱切地投身於工作之中。工作熱情並不是身外之物,也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人自身潛在的財富。

一個人隻要相信並開發自己的巨大潛能,就會具有超群的智慧和強大的精神力量。隻有這樣,才會獲得成功。

下麵就是一個開發自己潛能獲得成功的例子。

比爾是福特汽車公司的一名裝配工人。傳言他這個部門就要“全麵自動化”,不再使用人力了。為此,同事們煩惱又憂愁,他們大都步入中年,本可以在裝配線上一直工作到退休為止。比爾和他們一樣,同在這艘即將沉沒的船上。但是他為自己製造了救生艇。在一切都未定之前,比爾就利用晚間去學習電腦硬件維修。大約過了一年,事情真的發生了。廠方遣散了一百多名工人,以機器人替代。比爾因為提前做好了準備,不但沒有辭退,而且還加了薪,有了新的崗位。

像比爾這種盡其所能、激發潛能的人,應該給職場人一種積極的啟示。在充滿競爭的職場裏,在以成敗論英雄的工作中,誰能自始至終陪伴你、鼓勵你、幫助你呢?不是老板、不是同事、不是下屬,也不是朋友,他們都不能做到這一點。唯有你自己才能激勵自己以充沛的激情迎接每一次挑戰。

激情與熱情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潛質。缺乏激情與熱情的人,不可能承擔重任。當然徒有熱情,缺乏專一和專注,也不可能是有用的人才。

始終以旺盛的激情工作不但可以提升你的工作業績,而且還可以給你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成果。對於剛剛進入公司的員工而言,自覺工作經驗缺乏,為了彌補不足,常常早來晚走,鬥誌昂揚,就算是忙得沒有時間吃午飯,依然很開心,因為工作有挑戰性,感受也是全新的。

這種剛剛著手工作時激情四射的狀態,幾乎每個人在初入職場時都經曆過。可是,這份激情來自對工作的新鮮感,以及對工作中不可預見問題的征服感,一旦新鮮感消失,工作駕輕就熟,激情也往往隨之湮滅。一切開始平平淡淡,昔日充滿創意的想法消失了,每天的工作隻是應付完了即可。既厭倦又無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裏,也不清楚究竟怎樣才能找回曾經讓自己心跳的激情。時間長了,在老板眼中你也由一個前途無量的員工變成了一個還算合格的員工,你自己也就變成一個平庸的人。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他們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開發了自身無窮無盡的潛能。隻要你抱著積極的心態去開發你的潛能,你的能力就會越用越強,就能克服工作中的難題。相反,如果你抱著消極心態,不去開發自己的潛能,那麼隻有歎息命運不公,並且越來越無能!

用不竭的激情激發出蘊藏的驚人潛能,通過切實的行動把潛能轉化為現實能量。發揮潛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追求最大的成功!

努力不是隻做一半

萬事開頭難,不要害怕。事情做不好往往不是因為沒有能力,大都是由於缺乏恒心。

—職場·記

“堅持就是勝利”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真正的勇士不懼怕任何失敗,不畏懼任何苦難。因為他們知道理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成功貴在堅持。

國共對峙期間,工農紅軍在南方三年遊擊戰中異常艱苦,時時處於蔣軍部隊“掘地三尺”、“斬草除根”的危險之中。但戰士並沒有被嚇倒,而是表現出無比堅毅的英雄氣概。堅持與敵人展開不懈的鬥爭。陳毅鼓勵大家:“在革命的緊要關頭,少數人動搖叛變並不奇怪。真正革命的同誌要堅定信心,能堅持到底的,是將來的骨幹,留下一點兒星火,定能燃遍整個萬裏江山。”最後,不但保住了革命的火種,而且發展壯大,為日後新四軍的建立增加了有生力量。

“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粘紮營盤……”有了堅持到底的勇氣,他們就可以自信樂觀地麵對任何磨難。在長征途中,爬雪山、過草地是最艱難的時刻。天氣寒冷,沒有糧食,體力透支,但戰士們不能停下來。隻要坐下去,他們就再也站不起來了。戰士心目中隻有一個想法:堅持,堅持,再堅持。沒有堅持,工農紅軍主力部隊無法走完二萬五千裏長征;沒有堅持,他們也不會擁有打敗敵人的利器;沒有堅持,勇士們靠什麼打垮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沒有堅持,我們的共和國也不會有今天的繁榮和強大。堅持到底的精神,就是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力量之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