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心忍性
大的事業是根源於堅韌不斷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從事,不避艱苦。
—職場·記
挑戰並戰勝困難,必須要有堅忍不拔的意誌。
在東北遼闊大地上,抗聯隊伍的悲壯事跡世代相傳,他們表現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侮,捍衛民族尊嚴的凜然正氣和堅強無畏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奮發圖強的強大動力。貫穿他們戰鬥曆程最突出、最寶貴的是他們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堅強革命意誌。
楊靖宇是抗聯最突出的代表。1938年以後,楊靖宇帶領的抗聯隊伍,在日偽重兵連續圍攻下,損失極其嚴重,處境艱難,楊靖宇率部進入長白山密林,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頑強作戰。1940年年初,楊靖宇率總部直屬隊攻克龍泉鎮,取得斃敵近百人的勝利。敵人遂組織多支“討伐”隊跟蹤追擊,楊靖宇率領一支小分隊與敵周旋,轉戰50餘天,作戰40餘次,在吉林省蒙江縣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楊靖宇犧牲後,敵人剖開他的胸膛,發現胃裏沒有一粒糧食,全是棉絮、草根和樹皮,麵對楊靖宇如此這般的鋼鐵意誌,連日本侵略者也不禁肅然起敬。
這是何等堅強的意誌,這是何等英雄的氣概!那麼職場人士在麵對困難時,又當如何呢?
孟子曾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切成就大事業的人,都免不了經曆這樣的磨煉。麵對困難,除了需要勇氣和智慧,更要有我們先烈那種不屈不撓的執著和韌勁。
能忍耐,才能擔當苦難;能忍耐,才能化解憂愁;能忍耐,才能發揮力量;能忍耐,才能堅持到底。
如果你一遇到自認為難以完成的任務、一點兒看似難以擺脫的挫折時就灰心喪誌,一蹶不振,那你注定隻能成為失敗永遠的俘虜,自己的能力永遠也不會提高,怎會有成功的機會?而有的人麵對困境,不管事情大小都毫不畏懼,敢於挑戰,這種胸有成竹的動力和信心來自忍耐,“能忍天下事方可能為天下事也”!
成功的人也是善於忍耐的人,隻有忍耐堅持,你才能克服似乎不可戰勝的困難,從而取得成功。吉列公司的創始人金·吉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
1895年,40歲的吉列是一家公司的推銷員,這就要求他必須注重儀表,每天早上都必須刮胡子,修飾儀表。然而,當時的刮胡刀,具有長柄,既不易攜帶又不好用,有時還會刮破臉。吉列就在某一天早上照例刮胡子時,突發靈感,產生了創造新型剃須刀的念頭:我何不為所有的男人創造一種既不用磨又不會刮破臉的剃刀。
他就辭職開始研製這種他心目中的剃刀:安全保險,使用方便,刀片隨時可換。成功猶如樹上成熟的紅蘋果,似乎隻要伸手摘下來就行了。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吉列經過一次次試驗、一次次改進,然而新型剃須刀總是製造不出來。失敗接著失敗,一次又一次,一晃好幾年過去了,紅蘋果依然掛在不遠的樹枝上,苦惱萬分的吉列幾乎要放棄,但是堅強的他忍耐住了,最後終於攻克難關,製造出心目中的新型剃須刀,即現在男人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刀”,吉列也終於摘到了夢想之中的紅蘋果。
富蘭克林說:“有耐心的人,無往而不利。”耐心需要特別的勇氣,對理性和目標全然地投入,需要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精神。這裏所謂耐心是動態而非靜態的,主動而不是被動的,是一種主導命運的積極力量。這種力量在我們的內心源源不盡,引領我們克服一切困難,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美國著名的企業家亞科卡,原來在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擔任總經理,正在猛加馬力、全速前進的時候,由於“功高蓋主”受到亨利·福特的猜忌,於1978年被解雇。一夜之間,他從一個世界性的大公司總經理位置上跌落下來,成為一個失業者。他感到莫大的恥辱,怒氣難消。但他並沒有直接反擊,也沒有把怒火引向自己,造成自我毀滅。他忍耐了下來,在艱難困苦之時,埋頭工作,將怒火化為力量,設法有所建樹。不久,他應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邀請,擔任這家公司的總經理。他運用自己豐富的管理經驗和才能,采取了種種措施,終於渡過了難關,使這個瀕臨破產的公司起死回生,轉敗為勝。這在美國被認為是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的奇跡;亞科卡也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甚至出現了一股所謂“亞科卡熱”。
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當客觀環境變得對自己不利的時候,應該暫時忍耐。
在重重阻力麵前,要相信主動權在於自己手中,這時你不僅僅需要靈感和偉大的誌向,更主要的是要擁有敢打硬仗的勇氣和沉著忍耐的精神。吉列和亞科卡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
唯有具備堅忍不拔的決心才能戰勝任何困難。決心會賜予你無窮的力量。
許多人最終沒有成功,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夠、誠心不足或者沒有對成功的熱望,而是缺乏足夠的耐心。這種人往往做事虎頭蛇尾、有始無終,做起事來也是東拚西湊,草草了事。一遇到阻礙,就垂頭喪氣、偃旗息鼓,沒有耐心把這件事做下去,開始改變職業和方向。這種人也許可能短時間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從長遠來看,最終還是人生和職場的失敗者。沒有一個老板會放心這種員工,當然更不會重用。在競爭激烈的商場,隻有艱難的事才是有價值,而困難的解決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不僅需要才幹,更需要耐心,所以,沒有耐心的人再有能力也無法得到老板的認同。
缺乏智慧的幻想會產生怪物,與智慧結合的幻想是藝術之母和奇跡之源。
—職場·記
世界上沒有一支部隊,在裝備如此落後的情況下,還能有那麼強大的戰鬥力;世界上也沒有一支部隊,在連飯都吃不飽的境況下,還能如此英勇,克敵製勝。然而中國人民解放軍做到了,用他們的行動譜寫人類戰爭史上驚人的奇跡!
我軍的戰鬥力從何而來?是團隊精神,是我軍堅不可摧的合作精神。中國軍隊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團隊,他們用緊密的團隊精神克服了終年冰封的雪山、渺無人煙的草地和數不盡的艱難險阻,用人類的雙腳走完了艱辛重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
毛澤東曾經說:“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這正是人民軍隊的最大優勢,是團結合作的力量。軍隊不僅內部團結一心,還善於發動群眾的力量,共同對付強大的敵人。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就特別指出:“動員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缺陷等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人民抗日武裝主力部隊、地方遊擊隊和民兵、人民自衛隊相結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主動、靈活、廣泛地開展遊擊戰爭。敵後根據地的地雷戰、麻雀戰、圍困戰,以及平原地區的地道戰,都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群眾運動,給日軍造成了強烈打擊。
軍隊作戰需要精誠團結,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抗敵。現代社會,更是一個團隊至上的時代。所有事業和成就都必須通過團隊合作才能達成,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已經不大可能取得很大成就了。個人並不能編織生活的網絡,個人隻不過是其中的一根線。任何困境,現在僅憑一個人的經驗能力都不大可能解決了。
在工作中新的問題和麻煩會層出不窮,你如何麵對決定了你解決問題的效果。有的人錯誤地理解了競爭的含義,認為要想在一個團隊內立足,就必須保持自己的優勢。因此這些人在工作中,不僅不和別人交流,反而隱瞞經驗,阻礙了正常的交流學習,給公司增加了原本可以避免的損失。一個優秀的員工和優秀的團隊應該是相互學習、相互協作的關係。在團隊協作中,聰明的員工總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讓自己更優秀。
是否擁有良好合作的團隊,關係到公司的成敗。缺乏凝聚力的團隊好比一盤散沙,毫無戰鬥力可言,唯有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無往不勝。而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對每個人的職業前途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現代公司崇尚團隊精神,不具備良好團隊合作精神的員工,即使再能幹,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在這種情況下,他要麼改變自己,要麼離開。
孟海濤是一個業務員,他的銷售技能和業務關係都非常好,因此他的業績在全公司裏是最好的。取得成績以後,他就開始對別人指手畫腳了,尤其是對那些客戶服務人員。
本來這些客戶服務人員非常支持孟海濤的工作,隻要是他的客戶打來的電話,客服就會馬上進行售後服務的。但是由於孟海濤動輒說“我給你們的飯碗,沒有我你們都要餓死”,要不然就是說這些客服人員服務不好,他的客戶向他投訴等。客服人員對他說的話置之不理,但是卻通過行動來與他對抗。
後來,凡是孟海濤的客戶打來的電話,客戶服務人員都一拖再拖。最後,這些客戶打電話給孟海濤,並把怒火發到他的身上。由於後繼服務不到位,孟海濤的續單率非常低,原來的客戶也都讓其他業務員搶走了。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一個員工的成功肯定有他自己的因素,但絕對不能脫離企業團隊的配合。如果沒有強大的團隊作為支撐,再有能力的業務員也不可能把銷售工作做好。
無論是從企業發展還是個人發展兩方麵,你都不能脫離團隊,而且必須得有很好的團隊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要知道,團隊時代已經來臨了。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競爭日益激烈,市場變化越來越快,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麵對千頭萬緒的工作的,也無法最快克服棘手的難題。這個時代不再是“獨行俠”或“英雄主義”的時代了。
1+1=2,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在處理棘手的事情上,人與人的團結合作所創造的能量,就不再是1+1=2,而可能是1+1>2.善於運用外力和團隊,不僅僅是一種巧妙的工作方式,更是一種使你迅速成功的智慧。今日的職場人士,作為工作中的個體,隻有把自己融入到整個團隊之中,憑借整個集體的力量,才能把艱巨的任務出色地完成。如果你不與他人共同來做,隻是一個人費勁摸索,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吃力不討好,走進了死胡同。
明智且能獲得成功的捷徑就是充分利用團隊的力量。能夠與同事友好協作,以團隊利益至上,就能把你獨特的優勢在工作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不僅僅能高效解決困難,而且也能引起老板的關注和賞識。
最大的成功不是個人的成功,而是團隊的成功,沒有人可以離開團隊成功,個人隻有在團隊的成功中才能實現自己的成功。所以你想快速成長,就不要忘了借助團隊的力量。當你擁有那樣的“統一戰線”時,那麼你離成功也就越來越近了。
其實,在我們看待一個事物時候,也應該想到會不會產生1+1>2的效益。有這樣一個案例:
在被關押囚禁的日子裏,一個猶太人對他的兒子說:“現在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我們的智慧,當別人說1+1=2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於二。”戰爭吞噬了許多生命,這對父子卻艱難的活了下來。
“二戰”結束後,他們來到美國,在休斯敦開始從事銅器生意。一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兒子答是35美分。父親說:“對,整個得克薩斯州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3.5美元。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的把手看一看。”
20年後,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鍾表上的簧片、奧運會的獎牌等各種銅器製品。他曾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不過,真正使他揚名的,並不是他的銅器,而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翻新時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由於美國政府出價太低,有好幾個月沒人應標。身在國外的他聽說了這件事,立即乘飛機趕往紐約,麵對自由女神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釘、木塊等廢料,他未提任何條件,當即承攬下來。
許多人認為他的這一舉動十分愚蠢。因為在紐約州,對垃圾的處理有嚴格的規定,弄不好就要受到環境保護組織的起訴。就在一些人準備看這個猶太人笑話的時候,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底座;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塵都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的現金,使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一萬倍。
在商業化社會裏,價值是由你的眼光決定的,並沒有絕對的等式可言。轉變你的想法,讓1+1>2,讓你的能力翻倍的增長。
向時間要效益
成功與失敗的一個重要界限在於成功者惜時如金,知道怎樣爭取時間,怎樣節約時間和利用時間。
—職場·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是最讓人無法把握的,卻又是把握每個人命運的東西。我們不能永遠占有時間,時間卻掌握著我們的命運。隻有把握時間的人才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一個人往往在一些小事上浪費著自己的時間。是不是這些問題總是縈繞在你的頭腦中呢?“這件襯衣是綠色比較好看,還是藍色比較容易搭配?”“這個假期我們全家去海邊衝浪,還是去山區泡溫泉?”殊不知,在為這些事情發愁的同時,你浪費的不僅是時間,更有很多寶貴的機會。其實,當你被這些瑣事纏身時,很簡單,掏出一枚硬幣,讓它幫助你看清自己的想法。當你在兩難選擇之間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就擲一下硬幣。如果他給出你的答案讓你覺得心有不甘,想要再投擲一次的話,就說明你在內心中早作出決定了。怎麼樣?不錯吧,你還會為這些事而去浪費你的時間嗎?
在戰爭中,時機更為關鍵,能否把握時間、抓住戰機,是戰爭成敗的分水嶺。成功的軍事家都是運用時間的大師。拿破侖就是一位,他非常重視“黃金時間”,他知道,每場戰役都有“關鍵時刻”,把握住這一時刻意味著戰爭的勝利,稍有猶豫就會導致災難性的結局。拿破侖說,之所以能打敗奧地利軍隊是因為奧地利人不懂得五分鍾的價值。
“兵貴速,不貴久。”進攻速勝是古今中外兵家共同遵守的法則,也是人民軍隊製勝的法寶。毛澤東說:“在戰爭和戰役上麵爭取速決,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在戰爭問題上,古今中外無不要求速決,曠日持久是不利的。”
在平型關戰役中,新整編的八路軍為了不錯過殲敵良機,黑夜冒雨向預定地進發,於拂曉前按時進入伏擊陣地。在平型關前,從關溝至東河南鎮的峽穀中,我軍精心布置了一個長達數公裏的巨型“口袋”,隻等日軍來鑽。由於時機把握得非常及時,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大捷”的勝利。這場戰役的勝利,有力地打擊了日軍驕縱、狂妄的氣焰,挫傷了日本侵略者的銳氣,表明了人民軍隊是堅強勇敢、強大無比的,大大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增強了抗戰勝利的信心。
時間對戰爭是最為重要的資源,對公司也是如此。商場如戰場,瞬息萬變,把握先機者才能先聲奪人,戰勝競爭對手,成為商場的贏家。海爾公司的成功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是中國企業的先進標兵和帶頭人。海爾的成功法寶有哪些?OEC管理法(日事日畢、日清日高)是海爾發展進步的基石。他們在管理中要求必須完成任務、落實原因和責任才能下班,也就是日事日畢。海爾的實踐證明,這一方法是非常實用和有效的,有效改進了管理中過程控製不細的缺陷,使海爾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