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熊對自己穿越的事既是震驚又有些欣喜,當然,在此之前,他必須得有個緩衝的過程,隻是現實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或許這便是人生,當你想慢慢來時,它卻總是匆匆忙忙。
晚膳後,曹熊在院內尋思著如何勸止曹操,好讓赤壁之戰不複存在,或者令曹操對他改觀,因為回到現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了,所以眼下最好的做法就是在三國好好地活下去,進而過得更好。“丞相讓公子往議事廳參與議事。”貼身侍衛曹平走近曹熊抱拳道。“嗯,那便過去吧。”曹熊回了神道。讓諸子參與議事是曹操教育兒子的方式之一。曹熊不多時也到了議事廳,與眾人見過禮後坐在了末位,眾人也不過多關注曹熊,因為他素來軟弱,並無什麼突出之處。
不久曹操來到廳上,也不過多寒暄,向門外一揮手,門口侍衛關上門退了出去,隻聽得廳外腳步聲傳入,聲音停後,曹操開始與眾人商議。曹操一貫注重保密,因此有這個慣例。“現劉備奔入江夏,不知諸公有何良策啊?”曹操緩緩而道。
“攸以為可馳書東吳,請孫權會獵江夏,同殺劉備,孫權若驚而來降,一來劉備可擒,二則江南平矣!不然則催動兵馬,就長江之上推進。”荀攸起身朝曹操拱了拱手,說出他的建議。“此計可用!”曹操很同意這個建議。“諸位可還有建議?”諸人並沒有再說什麼,紛紛同意荀攸的看法,因為曹操占了荊州,江南震動不小,此時以兵威相加,倒是妙計。
“父親,兒有一言,不知當說不當說?”就在眾人紛紛讚同後,曹熊緩緩起身道。眾人都感到驚訝,畢竟曹熊之前議事時從不發一言。
“子威但說無妨!”曹操雖是疑惑,但還是讓曹熊說,每個父親都是希望子女優秀的。“兒以為此時不可動兵,隻宜暫守荊州。”曹熊已是到了大廳中間,“哦,子威且說出緣由!”曹操皺了皺眉,但還是讓曹熊說下去。“以兒拙見,公達先生馳書之計恐難成功,江東孫氏,已曆三世,兵精糧廣,南地豪傑多已附之,且孫權乃一方明主,周瑜亦一時之俊傑,必不肯輕降。劉備雖出身寒末,卻極能隱忍,可謂梟雄是也,又得諸葛亮為軍師,更兼關張趙雲為爪牙,我軍若相逼,則孫劉必急而同盟,況今歲已漸寒,我軍遠來,人少衣物,馬缺草料,軍士多北方之眾,水土不服氣,恐生疾病,不如效昔日呂布劉備徐州之事,雖孫劉多智,亦必有征伐之日,我軍可牢守荊襄一帶,待來年春暖,若南地難圖,則擇機另圖,北上取西涼為食馬之源,西進占巴蜀為資糧之庫。待天下有變,則兩路並進,屆時以孫劉區區之力,是無異於嬰孺之當猛漢。此兒之拙見也,惟父親明鑒。”曹熊再次施禮道。
滿大廳都大為震驚,疑惑曹熊竟有如此見識,這或許就是曹熊所要的結果,即使不能阻止赤壁之戰的進行,也得為日後行事留下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