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成功把握晉升機遇(1 / 2)

如果說成功確實有什麼偶然性的話,這種偶然的機會也隻會垂青有準備的人。

世界上最可悲的一句話就是:“曾經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惜我沒有把握住。”遺憾的是,這種事情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其實,機會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它有可能降臨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但前提是:在它到來之時,你一定要努力將它抓住。

所以,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有什麼發展的話,關鍵時刻一定要抓住機遇。

很多人抱怨沒有機會,他們說:他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不能得到像別人那樣的機會。一切好的機會都已被人捷足先登了,所以,我們隻好坐吃山空了。

“沒有機會”,這是失敗者的托詞,有誌氣的人是不會這樣怨天尤人的。他們在做事前密切觀察留意機會,在工作過程中則盡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機。他們不等待機會,他們創造機會。

同樣,在很多企業中,有的員工對於別人的晉升不屑一顧:“他隻是運氣好,撞上了晉升的機會,要是給我這個機會的話,我一定會比他幹得出色得多。”其實,這些話不過是他們的自我安慰罷了。要知道,突如其來的機會對於沒有準備的人來說,有時比陷阱還可怕。

一家公司銷售部的經理因為一場車禍而躺在了醫院裏,而公司馬上要和一家跨國企業進行一場市場合作的談判,各種材料都已準備就緒,日期也早已定好了,這是無法改變的。於是,公司決定讓這個經理的助手承擔這次談判任務。公司的董事長還對這個助手進行了暗示:由於銷售經理受傷非常嚴重,出院以後也無法再回原崗位工作了,如果這次談判成功的話,銷售部經理的職位就是他的了。

從天而降的機會讓這個助手興奮極了。他想,這次談判的前期工作都已經做完了,合作方式、公司的底線都已經確定,銷售部經理辦公室裏那張舒適的椅子終於輪到我坐了。

但是,當談判才進行到第二天時,那家跨國公司就中止了這次合作意向。原來,雖然這個助手也參與了這次談判的前期工作,但他卻沒有從一個談判代表的角色上去進行必要的準備。比如:對方參加談判的有幾個人?他們是怎樣的性格特點?他們有什麼特殊的要求?其實,這些信息都存在銷售部經理辦公室的電腦裏,被興奮衝昏了頭腦的他根本沒有去想這些。結果,談判從一開始就進行得不順利。對方認為有一些事項早巳溝通過了,可這位助手卻一問三不知;對方都是對香煙極其厭惡的人,而這位助手卻在談判桌上吞雲吐霧;對方有喝下午茶的習慣,而這位助手卻沒有準備……

這次談判失敗了,這位助手不但沒有坐上銷售經理的位子,而且連原來的職位也沒有保住。董事長認為,一個做不好準備工作的人無法勝任任何工作,這位助手被公司辭退了。

在這位助手身上所表現出的懶懶散散、馬馬虎虎,對任務缺乏認真準備的工作態度,在許多人的身上都能找到。這種被動的行為導致他們做事不細致、不認真。

機會對於有準備的人來說,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催化劑;對於缺乏準備的人來說,卻是裹著糖衣的毒劑。在你還沉浸在獲得機會的興奮之時,它卻給予你致命的一擊。

事實上,會利用機會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把機會奉為神明的人。他們從沒把希望寄托在機遇上,他們知道,大事是從小處開始的,“天下事,必作於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他們明白,一磚一木壘起來的樓房才有基礎,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出一條成形的道路,他們相信,隻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最實在,也是最可靠的。

那麼怎樣在機會來臨時去成功把握呢?

積極的態度

有人說:“態度可以是放大鏡,也可以是縮小鏡,它最終決定了一個人在組織中有多少機會可以取得事業成功。”

當一個人知識和技巧稍微弱一些的時候,態度好的話可以將他的能力放大。當一個人知識和技巧都很好,態度分很低時,他表現出的分也是很低的,甚至是負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