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農曆猴年](1 / 3)

2004[農曆猴年]

猴年,又是個猴年。我和樂怡在上個猴年1992年決定出國的。這個猴年,我又決定辦件大事——我的命中似乎,每到猴年準保有些大的變化。

龐鷺的投資辦報的建議,我曆經一年左右的思考後,終於決定該投資項目正式上馬運作。

2004年1月2日,美國華盛頓地區,一份新創辦的中文報紙《華人視界》正式發行了。

《華人視界》是周報,每周五發行。發行地點涵蓋華盛頓DC,弗吉尼亞州北部和馬裏蘭州中南部。具體的發行地址是華人華僑比較集中的生活地點——中餐館、中文學校、華人教堂。

初創時,每期32個版麵,不久就擴展到64個版。

經我們家人——全體董事會成員研究決定,我出任報社的董事長兼CEO,全職工作。龐鷺任副董事長,兼職,負責報紙的采訪工作。龐鷺爸爸和龐鷺媽媽任董事會成員,主要負責我們公司(含家庭)的後勤保障工作。

以上分工,誰最累?所有人都以為是我,等我們正式運作起來後發現,龐鷺爸媽才是最累最辛苦的。

《華人視界》報一上來就火了!這是我預料之中的事,也是我前期營銷工作的結果。

在正式出版發行前半年,我就通過龍翔與大華府地區的各個華人華僑的社團組織的領導們進行了接觸,把我準備辦報的打算跟他們通報了。然後,通過這些僑領,分別在他們的組織內部各挑選2~3名成員作為《華人視界》的通訊員。

此舉可謂一舉三得。第一,取得當地僑領及其組織的首肯,為以後《華人視界》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群眾基礎。第二,各個組織推薦的通訊員共有三四十人。這三四十人,立即成為我們報紙的外圍核心成員,建立了《華人視界》的外圍組織係統。第三,我們跟各個社團組織約定,各單位的通訊員所提供的稿件,報社並不直接付費,而是在年終核算後,凡是年度超過100條新聞稿的社團組織,報社承擔其年度活動經費,以資鼓勵。這樣,我們在不需支付工資的前提下,有了一支三四十人的記者隊伍。

在2004年元月《華人視界》正式發行前的一個月,我在大華府地區各社團舉辦的迎聖誕、慶新年的各類活動和晚會現場,都在顯眼處懸掛“《華人視界》報祝大華府地區父老鄉親節日快樂!”的大型條幅。

現場很多人都莫名其妙地問:“我怎麼沒見過《華人視界》報?我們這裏有《華人視界》這份報紙嗎?”

我們的宣傳活動正是想通過引發大家的疑問,增強了大家對《華人視界》報的期待程度,為《華人視界》正式拉開序幕,起到了“靜場”的作用。

第一期報紙麵世後,讀者僅從版麵內容,就發現了《華人視界》與眾不同。

其他的幾份中文報紙,版麵內容完全是“下載”的新聞與生活資訊。當地新聞內容寥寥無幾。我們卻有三十多人的通訊員,每期都會有大量的當地消息,讓讀者確實感受到《華人視界》報與他們很近、很親。另外,《華人視界》開辟了兩個獨創的版麵欄目:《高端訪談》和《中國外交》。這兩個欄目的設置,彰顯了《華人視界》高層次、高起點、高標準的“三高”追求。

為什麼沒讓龐鷺離職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報紙的工作中來呢?就是考慮這兩個欄目的采訪問題。

《高端訪談》是對美國政界高層人士的采訪性欄目。寫人物采訪文章不難,難的是怎麼約見被采訪人,更何況這些被采訪人都是美國政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