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隸書創作略論(1 / 2)

第二節 隸書創作略論

一、隸書發展的概況

隸書產生於秦代,漢魏風行。據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所雲:“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率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關。”篆書無法快寫,隸書上承篆書遺脈,加快了書寫速度。為了快寫,把篆書的圓轉變為方折,結構上做了許多減省。衛恒《四體書勢》中說:“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既令隸人佐書,曰隸字。”在當時,人們交往頻繁,隸書仍不能適應快捷的要求,後來出現了所謂的“急就章”章草,進而是真書、行書、草書。此外有“秦隸”、“古隸”、“八分”、“飛白”、“散隸”的說法,隸書與八分書是兩個不能等同的概念。裘錫圭先生說:“在從古文字演變為隸書的過程裏,字符的寫法發生了更大的變化。它們絕大多數變成了完全喪失象形意味的、用點畫撇捺等筆畫組成的符號,這可以稱為‘筆畫化’。”即出現了像模像樣的筆畫化的隸書書體。

所謂“漢隸”,並不能涵蓋整個兩漢的隸書。我們現稱的“漢隸”一般指較為成熟的隸書,即漢武帝末葉之後的簡牘以及東漢中晚期碑刻上的那種成熟的隸書。 風格多樣、內容豐富、瑰麗精彩、洋洋大觀的漢隸碑碣如山東的《乙瑛》《禮器》《鄭固》《武榮》《景君》《張壽》《史晨》,陝西的《石門頌》《華山廟》《曹全》《朝侯小子殘碑》,河南的《張景》《尹宙》等。“巍巍蕩蕩,與乾比崇”的隸書領域表現了不同的藝術美:

(一)西漢石刻的隸書

1.《漢巴州民揚童買山地刻石》:圓潤厚重,波磔內斂。

2.《五鳳刻石》:雄渾古樸,赫赫巍巍。

3.《孝禹刻石》:渾圓瘦勁,結體寬舒婉通。

4.《萊子侯刻石》:古樸自然,拙中見巧。

(二)漢代簡帛等載體上的隸書

1.《馬王堆帛書》:用筆沉著,內涵圓厚。

2. 漢簡隸書:結體扁方,橫向舒展。

(三)東漢碑刻的隸書

漢代典型的隸書代表作及風格:

1.《石門頌》:用筆舒展、奇縱跌宕。

2.《乙瑛碑》:隸法遒勁、端莊樸茂。

3.《禮器碑》:雅脫凝練、星流電轉。

4.《華山碑》:富於變化、勻稱謹慎。

5.《衡方碑》:寬博雄渾、厚重古拙。

6.《史晨碑》:古質淳厚、典雅清麗。

7.《西狹頌》:方整厚健、博雅雄沉。

8.《曹全碑》:秀麗圓潤、妍媚清華。

9.《張遷碑》:端莊樸茂、拙中藏巧。

(四)三國時期《上尊號碑》:體態方整、茂密雄強。

(五)西晉《明威將軍郛休碑》:工整規範、簡捷流便。

(六)東晉《爨寶子碑》:得張遷神、錯落有致。

(七)南北朝

1.《好大王碑》:楷隸兼容、圓渾樸實。

2.《西嶽華山廟碑》:楷隸相容、平正工穩。

(八)唐代是東漢和清朝之間唯一一段隸書中興期。隸書碑版明顯勝於其前後時代。《宣和書譜·卷二·隸書敘論》雲:“然斯道高古,非世俗通行之書,以故闕然不講久矣。唐開元年,時主懨然,知隸書不傳,無以矜式後學,乃詔作《字統》四十卷,專明隸書。”出現以“唐隸四家”韓擇木、蔡有鄰、李潮、史惟則等為代表的一批隸書高手。

(九)清代隸書創作上出現了一大批高手。如鄭簠、金農、伊秉綬、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等,還有朱彝尊、俞樾、陳鴻壽、楊峴、吳大澂、徐三庚等大家,可謂名家輩出,蔚為大觀。清人在取法漢碑隸書時,不但深刻地領會了漢碑隸書的精神風貌,而且開創性地將自然風化所形成的殘缺之美與用筆、用墨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古樸渾厚、氣勢雄壯的金石之氣。

(十)近代的隸書創作也無不直接繼承了清代碑派隸書的創作範式。20世紀初至今,出土了敦煌竹簡、銀雀山竹簡、長沙漢簡、居延漢簡和居延新簡,這些大量簡書的發現,使我們的觀念改變了,逐漸發現了四百年隸變的真實過程。新疆、甘肅、湖北、四川等地出土了大量竹木簡牘、帛書以及隸變時期的碑版,這一隸書藝術資源的發現和利用,使隸書的審美視野大大開闊了,隸書創作日漸繁榮,引起人們日漸關注。

二、隸書的當代呈現

當代人無盡的物質力量、生命能量和寬鬆的創作環境能夠無限延伸而達於永恒,造就了當代隸書人內在的驚心動魄的氣勢和運動感,自然鬆動、渾樸深沉的思想蘊涵在雄奇奔放的藝術形式中煥發出絢麗奪目的光彩。當代隸書在創作上不僅依靠漢碑隸書,參考漢碑、簡牘、帛書以及出土的古代字跡,而且在用筆上借鑒篆、楷、行、草的筆法於隸書中,有意弱化金石氣,強化書卷氣,尤其是“簡帛化”、“行草化”、“寫意化”隸書成為當前隸書創作的流行風貌,樸而自古,拙而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