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時,洪水滔天,浩浩蕩蕩地包圍著大山,吞裹著丘陵,百姓們陷入困境。帝堯下令尋找能治水的人,群臣與四方部落的首領都說鯀可以。帝堯說:“鯀是一個違背上命,毀壞家族的人,不能用。”部落首領們說:“在同列的人員中沒有比鯀更能幹的了,還望您讓他試一試。”於是堯聽從了他們的意見,任用鯀來治水。

但鯀治了九年,洪水也未能平息,治水沒有功效。於是堯又尋找人才,得到虞舜。舜被提拔重用,後又代行天子的職權,巡視天下。他在視察中看到鯀治理洪水不像樣子,就將其正法於羽山。天下人都認為舜殺鯀應該。舜又提拔了鯀的兒子禹,叫他繼續完成鯀所沒能完成的事業。

帝堯去世後,舜詢問四方部落首領說:“誰能很好地完成堯的事業,可以擔任各種官職呢?”部落首領們都說:“讓大禹當司空,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堯的事業。”舜說:“嗯,可以這樣。”於是命令禹:“你去平定水土,要努力幹好!”禹下拜叩頭,想推讓給契、後稷、皋陶等人。舜說:“你就趕緊上任幹這件事吧。”

禹為人敏捷,做事勤奮,他的品德不違正道,仁慈可親,說話可信;發出的聲音可以校定音律,軀幹四肢的長短可以作為丈量的長度,各種度量衡的標準都從他身上得出;他恭敬勤勉,一舉一動都可以作為人們仿效的準則。

禹與伯益、後稷奉舜之命,命令諸侯百官征集人夫,平治水土,順著山勢豎立標誌,根據高山大川的原有走向疏導洪水。禹痛心父親鯀的無功被殺,因而苦心勞思,在外一直幹了13年,幾次經過自己的家門口都沒有工夫進去。他自己吃穿簡樸,但祭祀祖先神明卻豐厚虔誠;他自己居住的條件很簡陋,但在修渠挖溝方麵卻舍得花錢;他旱路坐車,水路乘船,在沼澤地上坐橇,走山路則穿一種底下有齒的鞋子。

他左邊掛著水準儀和墨鬥,右邊背著圓規和方矩,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而到處奔走,劃定九州的疆域,開辟九州的道路,修築各地的湖堤,測量各地的大山。

他命令伯益向民眾發放稻種,讓他們栽種在低窪有水的地方。又命令後稷在民眾食物缺乏時發放食物。哪裏缺糧食,便從糧食有餘的地方向哪裏調集,務使各諸侯地區的生活平均。禹根據他所巡視的各地的生產,確定各地向天子的貢賦,並確定了對各地山川開發利用的問題。

舜向上天舉薦禹,讓禹繼承天子之位。過了17年,舜去世。禹為舜服喪三年期滿後,讓天子之位給舜的兒子商均,自己躲到了陽城。但四方的諸侯們都不願跟著商均而去投奔禹,於是禹隻好登上了天子之位,麵向南方以接受各地諸侯之朝拜,禹所建立的國叫“夏後”,姓姒。

夏朝是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中國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夏王朝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重要王朝,依據史書記載,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奴隸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此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製的禮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於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於迄今為止在考古學上還沒有找到公認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據(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出於商朝),因此其真實存在性沒有得到正式確認。但許多中國曆史學家認為,河南偃師二裏頭遺址便是夏朝遺存。

相關連接

治水的意義

中華文明是以農耕為基礎的文明,治水對農業具有重要意義。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是一條含沙量極大的河流,經常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潰決泛濫,造成生命與財產的損失。黃河的水量在洪水期間和枯水期間變化的幅度又很大,更使潛在的危機經常惡化。於是,就需要有一個最好坐落於上遊的中央集權,有威望動員所有的資源,也能指揮有關的人眾,才可以在黃河經常的威脅之下,給予應有的安全。所以,中國古代總是出現中央集權國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出於自然力量的驅使。

《春秋》記載,公元前651年,周王力不能及,齊侯乃召集有關諸侯於葵丘會盟,其中約定,不得修築有礙鄰國的水利,不在天災時阻礙穀米的流通。《孟子》一書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之多,可見其重要性。孟子所說天下之“定於一”,也就是隻有一統,才有安定。由此看來,地理條件和曆史的發展極有關係,尤其是當我們把地理的範圍放寬,曆史的眼光延長時,更是如此。(黃仁宇《中國大曆史》)

商湯滅夏

大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禪讓製,建立了王位由家族內父子世襲的製度,標誌著夏族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家天下”的奴隸製王朝——夏朝。夏朝統治了中國400多年,到了公元前17世紀,夏王朝內部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那時,夏王朝是最後一個國王夏桀統治著。桀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暴君。《 史記·夏本紀 》說:“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也就是說,他對人民不實行德政,而用暴力來壓迫剝削人民,人民忍受不下去了。他殘暴地征發民力,為他服無窮無盡的勞役,以致人民“率怠弗協”,用怠工的方式來反抗他,高喊著“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 史記·殷本紀 》),希望桀滅亡的時日早日來到,寧願與他同歸於盡!

這個時期,東方的商族崛起了。商是我國古代一個古老的部族。關於商族的祖先,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據說商的祖先是契,契的母親簡狄吞玄鳥之卵而生契。這一傳說反映了兩件值得我們注意的史實。第一,商族以鳥作為氏族的圖騰,也就是說把鳥作為自己神化想象中的祖先神,這是我國古代起源於東方的部族的一個共同的信仰。第二,始祖契是男性,其母簡狄吞鳥卵而生契,說明對其父不甚清楚,於是假托到圖騰神鳥上了。我國古代在父係氏族公社建立前,是一個“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實行母係血統繼承製的群婚製時期。商族這一古老傳說反映了從契開始,才確立了父係繼承製的父係氏族公社。他被“封於商,賜姓子氏”(《 史記·夏本紀 》)。商族的曆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