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冬天,唐昭宗在打獵途中喝醉了酒,回宮後不分青紅皂白,殺了幾個伺候他的太監宮女。劉季述見有了借口,第二天一早就帶兵包圍了皇宮,把宰相崔胤叫來,對他說:“這種皇帝如何治理天下?不如廢了他另立新君。”逼著崔胤當場表態。崔胤受到衛士們脅迫,不敢表示反對。劉季述立刻用崔胤等大臣的名義,上書皇帝,要求太子出來“監國”。他帶了上千士兵,衝進宮內,見人便殺,一直衝進昭宗的寢宮,嚇得昭宗從床上跌下地來,直向劉季述求饒。劉季述取出大臣們聯名的上書,一邊在地上畫線,一邊斥責昭宗:“某月某日,我讓你做何事你不聽,犯了罪;某月某日,你不聽我的,又犯了一條罪。”接連在地上畫了幾十道,才怒氣衝衝地走出宮門,讓士兵反鎖大門,往鎖裏灌了鐵汁,幽禁了唐昭宗。

出了宮門,劉季述假傳昭宗詔令,讓太子監國。他殺了昭宗的弟弟李倚,平日侍奉昭宗的宮人們也每天殺一批,白天用車子運屍體出宮,用這個手段威脅眾人。因為怕朱全忠報複,他才沒敢下手殺崔胤,隻撤了他的職務,讓他當個空頭宰相。

崔胤怎肯罷休?他一方麵把京中情況詳細報知在大梁的朱全忠,一方麵尋找機會鏟除這四個太監頭目。他看到禁軍將領孫德昭十分不滿劉季述的行徑,便派人跟他聯絡,要他設法殺了劉季述和王仲先,救昭宗出宮。

孫德昭跟禁軍裏另外兩位將軍商定,在當年除夕晚上,偷偷派兵進宮埋伏好。第二天是正月初一,王仲先毫無準備,在進宮上朝的半路上被孫德昭的伏兵殺了。孫德昭到囚禁昭宗的宮門口稟報,昭宗還不敢相信,等看到王仲先的頭顱,才敢從宮中出來,走到長樂宮的宮門。這時候,崔胤早帶了百官在那裏等候朝拜,另外三個太監頭目也被抓來,被軍士一頓亂棍打死了。被關了一個多月的唐昭宗終於重登帝位,把年號改為天複元年,表示慶賀。

登位的唐昭宗當然要論功行賞。崔胤升作司徒,掌管朝政;孫德昭等三人都升作宰相,又封他們當了節度使,遠在大梁作呼應的朱全忠也被封為東平王。可是,他還是不願把禁軍交給外人,依然選拔了韓全誨、張彥弘兩個太監代替劉季述、王仲先,這就又種下了禍根。

韓全誨看到崔胤他們依靠朱全忠才會有這麼大的勢力,也想找個強大的藩鎮做靠山,他們找上了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李茂貞恰恰也想控製住皇帝,來“挾天子以令諸侯”,便跟韓全誨一拍即合。

這事兒給崔胤知道了,他知道鳳翔離長安太近,如果李茂貞發兵前來,遠在千裏之外的朱全忠鞭長莫及,自己便會吃虧。於是,他便寫信給朱全忠,要他發兵來長安,把皇帝接到洛陽去。這年十月,朱全忠果然發兵7萬,直往長安進發。

韓全誨得到消息,知道大勢危急,立即先下手為強,要劫持唐昭宗到鳳翔去。唐昭宗起先不肯,韓全誨就派人從皇宮裏放起火來,看到滿宮殿燃起了熊熊大火,唐昭宗才不得不帶了皇後嬪妃,皇子皇孫100多人,隨著韓全誨進了鳳翔。

朱全忠領兵進了長安,又花了大半年時間攻打鳳翔附近的州縣,剪除李茂貞的勢力。到第二年的九月,他才發兵包圍了鳳翔,風翔變成了被圍的孤城。

李茂貞好不容易堅持了兩個月,手下的軍隊多次被朱全忠誘殲,嚇得不敢再出城迎戰,苦苦地在鳳翔固守。

這時候,冬天到了,鳳翔下起了大雪。鳳翔本不是個富庶之地,糧食越來越匱乏。起初,住在鳳翔的昭宗還能變賣一些皇妃、皇子的衣物糊上口;後來,隻能一天吃湯餅,一天喝粥;最後,連這樣可憐的飯食也無法維持下去了。李茂貞自己泥菩薩過江,也幫不上忙,隻得建議殺了韓全誨,跟朱全忠講和。

朱全忠見目的已經達到,立刻表示同意。他說:“我到鳳翔來,就為了迎接皇上車駕回宮的,又不是來跟你打仗的。”於是,昭宗命令鳳翔兵殺了韓全誨等20名宦官,把他們的首級送給了朱全忠。

朱全忠進了鳳翔,把鳳翔所有的宦官統統殺了,就連退休的老宦官90人,也殺得一個不剩。接著帶了唐昭宗回長安,又派兵把留在皇宮裏的幾百個宦官都殺了。那些宦官自認跟韓全誨無關,被殺之前大喊冤枉,朱全忠管不了許多,照樣把他們殺了個精光。

朱全忠一不做二不休,還讓唐昭宗下了道命令,凡是出使在外的宦官,一律由地方官收捕,就地正法。殺到最後,皇宮裏隻剩下30多個年幼體弱的小宦官打掃,隻得再從外地補充新的職役人員進宮服役。

唐代的宦官猖狂了100年,確實令人發指,朱全忠殺戒一開,把太監殺了個幹淨,倒是痛快。但是,前門殺狼,後門進虎,早已窺視皇位的朱全忠,不久就公開篡了位,結束了大唐289年的曆史。

南衙與北司

南衙,指位於宮城南的以宰相為首的政府機構。北司,指宮城以北宦官所在的內侍省。唐玄宗時,宦官勢力逐漸增長,他所寵幸的宦官高力士等把持了呈進章奏、承宣詔命之權。“安史之亂”後,宦官又逐漸掌握了軍權,如肅宗時設立了觀軍容使、代宗時出現的掌樞密;德宗時又設立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主掌禁軍,合稱“四貴”。他們挾製皇帝,廢立由己,左右朝政,引起皇帝和朝官及士人的不滿和反對,因而唐後期多次發生兩大集團的對立和鬥爭。

五代十國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唐末五代時期,沙陀(突厥一支)和契丹的入侵是一件大事。

自公元840年回紇崩潰後,漠南北遂無強部,約曆七十年而契丹興。契丹,大約是鮮卑宇文氏的一支。契丹之眾,是分為八部的。每部有一個大人。八個大人之中,公推一人司旗鼓。中國曆史上有多次民族大融合,但以前,少數民族的文明程度較漢族為低,或是人口較漢族為少,所以大都是被漢族同化。但到了契丹族,情況有所不同。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據《 五代史 》說,亦是八部大人之一。當公元10世紀之初,幽州劉守光暴虐,中國人逃出塞的很多。契丹太祖把他們都招了去,好好地撫慰他們,因而跟他們學得了許多知識,經濟上和政治組織上,都有進步了。公元916年,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自稱皇帝,國號契丹。這時候,大漠南北無強部,他得以縱橫如意。東北滅渤海,服室韋,西南服黨項、吐穀渾,直至河西回紇。他的屬國,有四五十部之多。

梁太祖朱溫篡位後僅六年而遇弑。末帝定亂自立,柔懦無能,當時對梁構成最大威脅的是李克用。唐中葉後,遷居今山西境內的沙陀部酋長李克用參加鎮壓黃巢起義,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他控製了今山西中部和北部地區,唐昭宗封他為晉王。朱溫滅唐以後,他以擁護唐朝為名,與後梁交戰不休。

後來,他的兒子李存勖乘後梁內亂之機攻取河北,屢敗梁軍,徹底消滅了中唐以來長期跋扈的河北三鎮。龍德三年(923年),存勖在魏州即位,是為莊宗,改元同光,國號唐,史稱後唐。同年,他派兵南下,攻占開封,梁末帝朱友貞自殺,後梁亡。後唐統一了華北地區。不久,後唐遷都洛陽。中原之地,遂為沙陀所占據。

後唐莊宗,本來是個野蠻人,滅梁之後,自然誌得意滿。於是縱情聲色,寵愛伶人,聽信宦官,政治大亂。925年,使宰相郭崇韜傅其子魏王繼岌伐前蜀,把前蜀滅掉。而劉皇後聽了宦官的話,疑心郭崇韜要不利於魏王,自己下命令給魏王,叫他把郭崇韜殺掉。於是人心惶駭,謠言四起。天雄軍據鄴都作亂。莊宗派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去征伐,李嗣源的軍隊也反了,脅迫李嗣源進了鄴城。嗣源用計,得以脫身而出。旋又聽了女婿石敬瑭的話,舉兵造反。莊宗為伶人所弑。嗣源立,是為明宗。

明宗年事較長,經驗亦較多,所以較為安靜。933年,明宗死,養子從厚立,是為閔帝。次年,明宗養子從珂起兵奪取了皇位,國內陷入混戰狀態。

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乃派人到契丹去求救,許割燕雲十六州之地。他手下的劉知遠勸他:隻要賂以金帛,就可如願,不可許割土地,以遺後患。敬瑭不聽。契丹國主耶律德光冊立石敬瑭為帝於太原,國號晉,史稱後晉。石敬瑭攻入洛陽,後唐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