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女性形象管理的方法(2 / 3)

總之,隻要做到“整潔、健康、有型”,就能表現出女性頭發的品質與魅力。

(二)儀表

儀表者,外觀也。實際上,我們說到某人的儀表,就是指這個人的外部輪廓、服飾給我們的總體印象。

1.服裝扮靚形象

服飾是改變形象效果最明顯的手段,女人的服飾是表達她具備何種內涵的無聲語言。女人的萬千儀態都能通過貼合的服裝設計來表現。不同的服裝表現不同的效果與個性,它把女人的自然美,用色彩、款型、風格演繹成溫柔婉約、優雅動人的姿態,變化萬千的服裝張揚著女性的個性,呈現著女性的美麗,這便是女人服裝穿出的涵養與氣質。

服裝的風格千變萬化,服裝的款式多種多樣,選擇衣服不僅僅要追隨潮流,更要堅持自己的風格,穿出自己的內涵。穿衣是一門學問,若想駕馭服裝,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掌握著裝常識。

每個人不是生來就知道如何得體地穿著的,因此,作為女性要懂得通過學習研究穿衣知識來獲得穿衣之道。女性需要懂得穿衣原則,諳熟色彩搭配,精通款式質地;知道什麼場合穿著要隨意舒適,什麼場合穿著要嚴謹端莊,什麼場合穿著要時尚高雅;明白什麼時候著裝是為了成功,什麼時候是為了美麗……

第二,揚長避短。

充分了解自身特點,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穿衣時才可以揚長避短。不同的衣服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五彩繽紛的服裝可以使嬌小的女孩兒看起來更高大些,色彩亮麗的服裝能讓人的身材顯得更加修長。臀部較大的女孩兒穿彈性牛仔布直筒裙就是不錯的選擇,可以掩飾缺陷。

服裝整體的色調統一,可以彰顯女性的品位與風韻。身材嬌小的女人應該避免選擇七分褲或及膝裙,這些半長不短的款式隻會讓整體看起來更不協調或是更矮。而身材高大的女人則應該盡量避免穿大花或者色彩鮮豔的服裝,在色彩的擴張作用下會使身材顯得更加高大。

第三,掌握服裝配色的主要方法。

(1)統一法。上下衣、帽、鞋采用一個色調,如全身白色調、全身黑色調等,這樣配色法往往產生一種和諧的效果,一般適合婚禮及宴會。

(2)呼應法。上下衣、上衣和帽子、鞋和包等相呼應,如黑色裙子應上配黑白條或黑白花上衣,戴紅帽子應配紅挎包或紅白花紡的上衣。這種呼應配色使人感到和諧又活潑,適合晚會、觀看文藝演出及電影時穿著。

(3)陪襯法。上下衣、上衣和袖邊、裙子和下擺、裙帶、上衣和衣領等,用黑、白、紅、黃等色相陪襯,用對比方法顯示出一種生動活潑的色彩美,此種配色方法適合學生或青年人外出旅行時穿著。

(4)點綴法。在統一色調的服裝上點綴不同色或相反色的袖邊、領口、口袋或裝飾等,這種配色法顯得文雅又莊重,作為職業女性穿著較為適宜。

(5)對比法。上下衣、上衣的領子和袖子、上衣的某一部分和上衣整體、裙子和褲子的不同色彩搭配,形成鮮明的反差,顯出鮮豔、活潑、明快的感覺。一般情況下,較適合兒童及運動員的著裝。

第四,學習著裝的“TOP”原則。

TOP原則,要求服裝、配飾因時間、地點和場合的變化而相應地調整。TOP是英語中Time、Occasion、Place三個詞的縮寫,意思是時間、場合、地點。

(1)服飾隨時間變化。這裏的“時間”有三層含義:一是指不同時代的差異;二是指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三是指著裝與早中晚同步。著裝應順應不同時代的風尚、潮流的界定,選擇與之相適宜的著裝、妝飾和發型,並根據四季更替所形成的氣候條件、自然背景及其對人們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影響,與自己的年齡、成熟度相協調,同時考慮早、中、晚所處的場合不同而變化。

(2)服飾隨地點變化。地點在這裏是指環境。穿衣戴帽一定要考慮所處的環境,繁華都市還是邊遠鄉村,豪華賓館還是海邊小屋,晚宴舞廳還是保齡球館……人、服飾、環境必須保持和諧相稱,否則環境會對你形成排斥,使你在這個環境中顯得格格不入甚至滑稽可笑。如穿著做工精細、色彩中性的職業套裙在辦公室裏會顯得端莊而幹練,但若出現在晚會的舞場上就會令人尷尬——裹緊的筒裙沒法讓你旋轉;在海邊穿著比基尼美麗動人,但在嚴肅的會場穿著比基尼一定會被認為是瘋子。所以,應盡量使儀表服飾與環境氛圍融洽協調,從而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

(3)服飾隨場合變化。這裏的場合指的是特定內容下的對象及氣氛。無論是上班還是居家,辦喜事還是辦喪事,進行商務談判還是赴交際約會等,都有不同的形式、目的和與之相配的著裝要求及約定俗稱的禮儀規則。儀表服飾的整體效果隻有合乎這些特定場合及對象的要求並與其融洽和諧,同時合乎禮儀規則,才會使交際對象感覺到你的禮貌、誠意、教養和情趣從而對你產生好感。

2.配飾美化形象

飾品的佩戴貴在適度,不在於多寡貴賤。飾品是用來點綴和美化服裝的,恰到好處的配飾可以美化形象。

飾品的佩戴不可以隨便搭配或堆砌,美加美有時得出的結果不是美,是庸俗,是累贅,是對形象的破壞。學會佩戴飾品,要掌握一定的佩戴原則和常識。

佩戴原則主要包括:與場合協調;與發型、臉型、身材協調;與季節協調。

(1)與場合協調。公務場合或休閑場合以少戴飾品為好,佩戴的飾品要少而精;社交場合如晚宴、舞會或喜慶場合宜戴有個性的飾品;喪葬場合則隻許佩戴結婚戒指、珍珠項鏈、素色飾品。

(2)與發型、臉型、身材協調。佩戴飾品應充分考慮發型、臉型、身材等因素。比如,左邊留劉海,胸針要戴在右邊;寬臉型的人不宜戴大耳環和粗短項鏈;短、粗、胖的身材戴手鐲會顯得更矮、更胖;高大型身材不宜戴小帽子,反之,矮小身材不宜戴大帽子;高個子宜戴長手套,矮個子宜戴短手套;圓臉形不宜戴圓形耳環和圓形眼睛。配飾都是美的,但搭配不和諧就起不到美化的作用,因此要揚長避短、顯優藏拙。

(3)與季節協調。不同季節穿戴的服裝不同。比如冬季穿毛衣、毛呢大衣就不可以戴細細的金項鏈,否則,會顯得寒酸氣,而應戴結構鬆散的毛衣項鏈;夏季穿著單薄,可以佩戴水晶、瑪瑙、彩色玻璃項鏈或耳環,增加涼爽感。冬季可以戴毛織圍巾,春秋則要戴絲質圍巾。

(4)佩飾常識。飾品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反映著飾品主人的興趣、愛好、文化修養、經濟實力、婚姻狀況。精美簡約、恰到好處的佩飾可以點亮服裝、掩飾缺憾、烘托氣質、彰顯品位,可以使女性在平常中顯精致,在脫俗中顯高貴。“細節決定成敗”,佩飾這個小小的細節也決定著女性形象的成敗,讓配飾成為形象中的亮點,美化提升女性的形象。有些配飾不僅僅具有美化作用,而且有國際標準要求。比如戒指,要戴在左手上,隻有修女才戴在右手上;戴在無名指表示結婚,戴在中指表示正在戀愛,戴在食指表示單身。如果不懂這些常識,一旦戴錯,不但會引起誤解,還會讓人見笑。除了戒指,手鐲、腰帶、領帶等配飾都有統一的標準要求,所以,佩戴飾品要了解常識,懂得寓意,才能避免尷尬,從而彰顯女性的修養和品位。

(三)儀態

儀態指人的身體姿態和風度。姿態是身體表現的樣子,如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風度是內在氣質的外現,是舉止與談吐的綜合表現。

1.舉止決定形象

“言為心聲,行為心表”,舉止在心理學上稱為“形體語言”,是指人的肢體動作,是一種動態中的美,是風度的具體體現。

體態是女人靈魂和內在精神的外化,女人的體態、品質和性情應該是和諧統一的。體態是女性氣質所在,挺拔和舒展是其核心。體態端正而挺拔,是體態美基本的要素,好的體態不僅是女人外在美的基礎,也表現著女人對生命的態度和對未來的追求。

英國哲學家培根認為:“在美的方麵,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又高於相貌的美。”在人際交往中,儀態是極其重要的交際工具,動作表情比語言更真實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品質與修養,所以,女性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能忽視儀態美。要想獲得美的儀態,就要從人體的以下基本姿態做起。

(1)亭亭玉立的站姿。站立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姿態,站姿是生活中靜態造型的動作,女性站立的姿勢美與不美直接關係到她的整體形象。富有修養的站姿不僅要挺拔,還要優美和典雅。

優美站姿的要領是:抬頭、頸挺直、雙目向前平視、下頜微收、唇微閉、麵帶笑容、動作平和自然;雙肩放鬆、向下壓、身體有向上的感覺、呼吸自然;軀幹挺直,直立站好,身體重心應在兩腿中間,防止重心偏移,做到挺胸、收腹、立腰;雙臂放鬆,自然下垂於體側,手指自然彎曲;雙腿立直,保持身體正直,膝和腳後跟要靠緊。從側麵看,後腦勺、背部、臀部、腳後跟成一條直線,腰部約一拳的空隙。

這是基本站姿要領,當腳和手的姿勢略有變化時,如站“丁”字步、雙手在體前交叉等,仍不失女性之美感。正確健美的站姿會帶給人挺拔俊美、莊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和積極向上的印象。

(2)端莊典雅的坐姿。坐能維持人們較長時間的工作,也是人們日常生活、社交中最常用的姿勢之一。女性坐得端正、穩重、溫文爾雅,可以吸引眾人的目光。從某種程度上說,坐姿也是影響形象的一大要素。

良好的坐姿對保持健美的體型也大有益處。那麼,什麼樣的坐姿可使女性端莊、優雅、落落大方呢?

第一,要麵帶笑容,雙目平視,嘴唇微閉,微收下頜。

第二,要立腰、挺胸,上身自然挺立。優雅的坐姿與優雅的站姿一樣,關鍵在於腰部。不論怎麼坐,腰部始終應該挺直,放鬆上身,保持端正姿勢。

第三,雙肩要平正放鬆,兩臂自然彎曲放在膝上,亦可在椅子或沙發扶手上,掌心朝下。

第四,雙膝自然並攏,雙腿正方或側方,雙腳並攏或交替。談話時,可以有側重,此時上體與腿同時轉向一側。

常見的女性正確坐姿有:

雙腿垂直式:雙腿並攏,身體與大腿形成直角,大腿與小腿形成直角。

雙腿疊放式:大腿、小腿完全重疊在一起,腳尖壓向地麵。

雙腿斜放式:雙腿、雙腳並攏,平行斜放在身體一側。

前伸後曲式:一腳在前,一腳在後,大腿並攏。

雙腳交叉式:大腿並攏,雙腳腳踝交疊在一起。

雙腳內收式:雙腿並攏,雙腳微微內收。

容貌和身材是天生的,但坐相卻是後天養成的,坐相不雅就會直接削減美的效應。因此,女性在公眾場合中,要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時時注意約束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漸漸養成優雅的坐姿。

(3)行雲流水的行姿。每一個女人都渴望擁有行雲流水般優美的步伐,款款輕盈之中透露出女性高雅、溫柔、端莊之美。典雅的柳步增添女性賢淑溫柔的魅力,更能展現女性身姿特有的風采。

走出輕盈的步態要掌握行姿的要領:以腰帶動腳,重心移動,頸要直,雙目平視,下頜向內縮,麵帶微笑;上半身保持正直,腰部後收,兩腳平行或走在一條直線上;膝蓋伸直,腳跟自然抬起,兩膝蓋互相觸碰;有節奏地走路,肩膀放鬆,手指並攏;行走時要方向明確,步幅適度。

女性的步姿有時因著裝和場合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

第一,直線行姿。行走時,應昂首挺胸,收腹直腰,兩眼平視,肩平不搖,雙臂自然前後擺動,腳尖微向外或向正前伸出,腳跟成一直線。當你身穿旗袍或西裝裙以此走姿行走時,則給人以輕盈、柔軟、飄逸、玲瓏之感。這樣的步態,如果再加上優雅的氣質,會使形象魅力倍增。行走的姿勢極為重要,行走邁步時,腳尖應向著正前方,腳跟先落地,腳掌緊跟落地。走路時要收腹挺胸,兩臂自然擺動,節奏快慢適當,給人一種矯健輕快、從容不迫的動態美。

第二,高跟行姿。當你穿上錐尖跟的高跟鞋時,你會感覺胸部挺起,腹部內縮,整條腿向後傾斜,腰明顯塌下去,臀部自然翹起,小腿也變得飽滿起來,腳背曲線圓潤。於是,女性的曲線美得以實現。此步態的要領是:昂首、挺胸、收腹,上體正直,目視前方,雙臂自然擺動,此步姿可顯示女性溫柔、文靜、典雅的窈窕之美。

第三,舞台行姿。猶如模特的走姿,給人以強化其肢體的美感。大幅度的兩手擺動和胯部擺動幹淨利落,具有鮮明節奏感的腳步可形成優美的步韻,給人以充滿朝氣、體態輕盈的美感。

總之,行姿千姿百態,或矯健輕盈,或精神抖擻,或莊重典雅,但隻要是與場合、情景相協調並能表現自己個性的步態,那就是美的。

(4)優雅得體的手勢。人類在沒有語言之前,就開始用手勢交流,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手勢是最古老的語言。觀看聾啞人的手語,你會驚訝手勢表達的意義如此豐富。藝術作品也常常把手勢尤其是女性的手勢作為表現對象,如舞蹈、美術、文學作品中的手勢,常常給人帶來無限審美愉悅。一位成功的女性,其手勢應該是優雅得體的。

常用的正確手勢有:

正常垂放:雙手垂放身體兩側,指尖自然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