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信息量快速增加,女白領的工作節奏相應加快,市場競爭機製的建立亦使人們的心理壓力加重,隨之而來的時間觀念、工作效率和生活內容也在發生變化。這些都容易使人產生緊迫感、壓力感和焦慮感,引起一係列心理應激反應,這一係列應激反應如不及時處理,將會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壓力就好比被關在籠子裏的老虎,出籠就會傷人。
對動物、人等個體來說,當覺察到有外在威脅出現時,如果它要生存下去,則必須做出立即的行動,並需要額外的力量,身體的自主係統會根據需要,產生出一連串的自動化反應。這是由腦部所控製的生理性壓力反應,主要功能是調節身體器官活動的自律神經係統,在個體認為自己正麵臨壓力時,會使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速、血管收縮和血壓升高。除了這些內部的變化外,喉嚨和鼻子的肌肉也會放鬆,以便更多的空氣得以進入肺部。
另外,臉部也會產生強烈情緒化的表情,這個信息還會傳到平滑肌,以中止某些身體功能,諸如消化作用。自律神經係統在壓力時期的另一個功能,是促使腎上腺分泌兩種激素———腎上腺素和副腎上腺素。在壓力時期,自律神經係統也會促使一種腦部麻醉物質分泌,這些物質和嗎啡一樣,都有減輕痛苦的功效。
很多研究表明,心理、社會因素的刺激,總是伴隨著相應的情緒變化而引起或影響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醫學心理學研究證實當人體處於應激狀態時,血壓升高,血液中的遊離脂肪酸含量增加,可通過肝髒轉化為甘油三酯,沉積在動脈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
另外,由於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使血糖也升高,會加速動脈硬化和誘發心血管疾病。長期處於心理應激狀態還會使人體引發多種疾患,諸如緊張性頭痛、多汗症、脫發症、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厭食、過敏性結腸炎、消化性潰瘍、糖尿病、女性月經失調、男性陽痿早泄等等。同時,對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身體長期處於抗拒外來壓力或威脅的階段,是一種緊張和消耗體能的情況,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身體構造和功能的損害,若發展成為病態情況的話,則可能導致極端衰竭,甚至死亡。
當暴露長期性壓力的實驗室動物終於死亡後,雪萊解剖它們的身體,他發現它們腎上腺腫大,淋巴結和胸腺(參與了免疫作用的器官)萎縮,胃部布滿充血的潰瘍。可見,長期持續的壓力已造成它們身體組織的大量破壞。
壓力過大會引發免疫力下降等很多問題。研究發現,無論是長期的心理壓力,還是短期心理壓力,都會影響免疫係統的活力。心理壓力大還會有以下負麵效應:
首先,讓人產生不快樂、抑鬱、焦慮、痛苦、不滿、悲觀以及悶悶不樂的感覺,覺得生活毫無情趣,自製力下降,突然發怒、流淚或是大笑,獨立工作能力下降,平時好動的人變得懶惰,平時好靜的人變得情緒激動,原本隨和的性格突然暴躁易怒,對感官刺激無法容忍和回避,對音樂、電光、家庭成員或部下的交談聲等突然無法容忍。
其次,壓力大容易使人與他人的矛盾衝突增多,影響工作績效,使人變得健忘、倦怠、效率降低。
再者,心理壓力過大的人會變得冷漠而輕率,他們仍然能夠處理小問題和日常活動,但不能麵對他們擔憂的重大問題,無法做出正常決策,進而易做出不負責任的草率行為。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呼籲,重視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上述兩項與身體健康一道,納入人類健康的新標準。說來也不奇怪,心理和精神因素使人致病不光在我國日益突出,就是在很多工業化發達的國家中,由此惹出的麻煩也不少。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人中,因心理壓力導致緊張而患病者每年達39萬之眾,醫療費支出高達上億美元。
心 靈 驛 站
人體對應激的調節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因應激而失衡的機體內環境長期得不到恢複,或持續受到應激性刺激,則可能轉為病理改變,進而導致身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