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身心健康才能承受壓力(1 / 1)

工作壓力遞增、都市節奏太快,不是女白領不小心,而是職場壓力太大。有數據顯示,中國約有70%的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而時下風行的各類減壓方式,更是令身心俱疲的白領們深感迷茫。

1993年3月,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宏跳樓身亡;

2003年6月,溫州市浙江東方集團副總經理朱永龍因長期精神抑鬱自殺身亡;同年8月4日淩晨,韓國現代集團董事長鄭夢憲跳樓歸去;

2005年4月,54歲的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由於心髒驟停在京突然辭世。

伴隨這些精英的離世,職場壓力像塊冰冷的石頭一樣橫在人們心間。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貝佛利曾說過:“過度疲勞的人是在追求死亡”。如果在Google上輸入“白領減壓”四個字,共得到36100項與之相關的結果。而每年中國有近45%的人覺得壓力較大,有21%的人覺得很大,有3%的人覺得壓力極大,瀕臨崩潰。

一般情況下,生理性反應無法以意識加以控製。而心理性反應則與個體對外界環境的知覺和解釋及個體處理壓力的能力有關,它是可以學習得到的。這些心理反應可以歸納為行為的、情緒的和認知的三方麵。

行為方麵

麵對壓力,個體會有各種行為方麵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決定於壓力的程度,個體的特質和環境的可能性。一般壓力的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輕度的壓力會增強個體的一些生物性行為,如進食,攻擊和性行為,也可以導致正向的行為適應,比如對環境刺激敏感性增大,警覺性提高,使用較適當的態度以及處理技巧。

壓力如果長期不解決,則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而成為較嚴重的壓力,從而引起不良的適應行為反應,如注意力減退,耐心降低,容易煩躁。中度壓力會妨礙行為,特別是需要身體各部位協調的複雜行為。中度壓力會造成重複的,刻板行為動作,使個體無法調和環境的要求,而這些刻板的行為動作會成為一種穩定的形態。

事實上,這些反應有兩方麵的效果:一方麵它可減低個體對環境的敏感性,降低壓力刺激,另一方麵這些動作也是對環境無法適應的表現。

情緒方麵

壓力的情緒反應是多樣化的,從較正麵的精神振奮,到普遍的負向情緒,如憤怒,暴躁,憂鬱,焦慮,沮喪等。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壓力所帶來的多為負向的情緒反應。

認知方麵

當個體認定某一壓力源具有威脅性時,在智力方麵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一般而言,壓力越大,認知效能就越低,思維的變通性便越差。人們的注意力是相當有限的,如果將注意的焦點置於威脅性的事件及個人的焦慮上,對外界環境的注意力便會大幅度下降,威脅便不容易消除。

此外,壓力還會影響個體的記憶力,幹擾問題的解決、判斷和決策,這是由於壓力使知覺範圍縮小,並以僵化的方式思考所致。

心理壓力會引發軀體症狀和情感、精神方麵的症狀,實際上這種壓力最終導致軀體和心理方麵的症狀有一個過程:

第一個過程就是警戒階段,一旦有一個事件,比如工作負擔突然加重的情況,大腦接受這個信號之後,大腦皮層就會發信號給腦垂體,腦垂體給你的腎上腺、胰腺、免疫係統發信號,讓你產生軀體的變化,比如呼吸增快、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汗腺分泌增加。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身體為了讓你產生足夠的能量去應付這樣的負擔,完成領導交給你這麼重的任務。這是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是對抗期,或者說戰鬥期,除了第一階段的症狀外,第二階段主要是平衡,比如已經跟領導之間達成共識要完成這個任務。為了完成這個任務,你體內激素的分泌會發生變化,血糖會增高,免疫係統的功能會增強,這個時候人體處在一種戰鬥的狀態。

這些身體的變化目的是使你很好地完成這個工作任務,雖然很困難,但是你完成了,可以說戰勝了這個壓力,完成之後你會很放鬆。但是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有的人就完不成,到12點,到淩晨1點還沒完成工作任務,到了衰竭的程度,免疫係統會被損壞,再發展下去就是我剛才說的軀體、精神、情感症狀,這是壓力給人體造成損害的過程。

心 靈 驛 站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所謂的負荷、壓力,大多都不是外界強加給我們的。事實上,心中的負擔才是我們人生道路上最重的負擔和精神桎梏。隻有把生命中那些多餘的東西完全拋棄,我們的生活才能過得輕鬆而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