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茅台鎮打造成“國酒之心”12(2 / 2)

1980年代全國各地的醬香型酒廠像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但其產品的風格和質量均不能與茅台河穀醬香酒同言而喻。這充分說明了茅台河穀醬香型白酒是人文、地理環境、傳統工藝等因素的完美結合,茅台河穀是醬香酒唯一科學合理的產地。

三、茅台河穀醬香型酒的曆史淵源與發展現狀

茅台河穀醬香酒與茅台鎮及其赤水河流經區域茅台河穀有著密不可分的曆史淵源和水乳交融的文化內涵。茅台鎮赤水河穀是茅台河穀醬香酒品牌不可或缺的載體,茅台河穀醬香酒又體現了茅台鎮源遠流長的曆史和豐厚純樸的底蘊。

據《史記》載,公元前135年前,茅台河穀中遊的古屬地茅台鎮就釀造了使漢武帝“甘美之”的枸醬酒。清朝是茅台河穀醬香酒迅速興盛的黃金時代。清乾隆時期,茅台河穀已是黔北川鹽入黔重要的交通口岸,成為黔北四大集鎮之一,從而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茅台鎮酒業的生產和發展。到清朝道光年間,仁懷茅台的白酒在全國各地已有很大名氣,清朝盧鬱芷有詩讚雲“茅台香釀釅如酒,三五呼朋買小舟,醉倒綠波人不覺,老漁喚醒月斜鉤”。由此可見,茅台鎮釀酒的規模和名氣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1915年,茅台河穀當時最大的“三大釀酒燒房”——成裕、恒興、榮和,把他們的醬香酒拿去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同英國的威士忌、法國的白蘭地共譽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

“三大燒房”的醬香酒獲獎促進了白酒民族工業發展,茅台河兩岸酒廠林立,運送紅粱及美酒的船幟穿梭往來,這時酒產量約100噸。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品嚐茅台醬香美酒,用美酒治病療傷。

新中國成立後,仁懷縣人民政府先後通過接管、沒收、購買方式,把“成義燒房”、“榮和燒房”、“恒興燒房”三家私營釀酒作坊,合並成立了今天的國營茅台酒廠。從此,古老的醬香酒迎來了明媚的春天。茅酒廠從小燒房發展成年產上萬噸,員工收入已達小康水平的特大企業,成為茅台河穀傳統醬香白酒民族工業中的一枝奇葩。

同時,茅台河穀醬香酒工藝得到了傳承發揚,茅台河穀的醬香酒企業如星星之火遍布茅台河兩岸,上規模的企業就有400餘家,每年白酒總產量80000噸,占全國白酒總產量的2%,貴州白酒總產量的50%,列入遵義市政府調度的規模企業有21家。全市地方白酒共注冊品牌2000餘個,上市銷售品牌400餘個,其中較知名的品牌有小糊塗仙、酒中酒霸、國台、老掌櫃、懷莊、釣魚台國賓酒、懷酒、鄉巴佬、五星等20多個品牌。釣魚台國賓酒、總統酒,深受各國元首青睞;天士力製藥集團下的金士力酒廠,正以年產量1000噸的速度發展;茅台鎮雲峰酒業公司,曾創造了小糊塗仙酒在中國白酒市場銷售神話;貴州仁懷迎賓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貴州迎賓酒”與澳門黔澳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簽訂近8億元的出口合同,成為貴州第一大出口酒業。隻要我們醬香型白酒民營企業緊緊依靠茅台河穀優勢,抓住“未來十年是醬香的十年”之機遇,定會為發展酒都特色經濟做出重大貢獻。

四、結語

茅台河穀生產的白酒是一種綠色酒、健康酒、文化酒、禮儀酒,其中“醬香幽雅細膩、空杯留香持久”更是茅台河穀醬香白酒所獨具的特色,這是其吸引廣大消費者的最大因素之一。

茅台河穀醬香型白酒的知名,導致很多地方仿冒濫用“中國酒都”和“茅台鎮”地域品牌標誌的行為屢禁不止,有的上市後僅售3元多一瓶。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中國酒都”和“茅台鎮”的形象,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通過仁懷市酒文化研究會的研究,發布對茅台河穀醬香酒地理標誌的有關研究成果,目的在保護“中國酒都”和“茅台”地域品牌,讓仁懷市以外的地區不能生產銷售“茅台鎮”白酒。仁懷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應製定茅台河穀醬香型白酒產品標準,提高技術要求,設置技術壁壘,杜絕破壞傳統白酒民族工業的行為發生。徹底鏟除仿冒“中國酒都”和“茅台鎮”地域品牌等行為的滋生土壤,還“中國酒都”和“茅台鎮”一片淨土,從而有效保護茅台河穀醬香型酒及貴州茅台酒知識產權,使這塊品牌進一步發揚光大,為推動貴州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做出貢獻。

易 湧,仁懷市(茅台)酒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主要作品有《鄧小平語言風格片論》《江澤民〈登黃山偶感〉藝術品賞》《貴州新時期十年文學漫評》《論李發模抒情詩歌意象營造》《仁懷文學創作漫評》《死亡是最崇高的審美境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