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支持茅台等高端白酒鞏固優勢、做大規模。要築牢茅台的“領袖”地位,增強其核心競爭力。鼓勵茅台集團走出去,盡快實現國際化的目標。同時,大力發展習酒、茅台王子酒等茅台係列酒,優化產品結構。支持茅台集團通過兼並、重組、收購省內或省外白酒企業,實現高質量、高層次的規模擴張。
二要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努力推動仁懷白酒等區域實力品牌做大做強。茅台獨大,難以支撐貴州白酒產業的做大做強;眾星捧月,才能實現全省白酒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必須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品牌推動力強大的黔酒產業集群,才能整合優勢、全麵出擊,擴大黔酒在全國次高端、中高端乃至中端白酒市場的市場份額。要依托仁懷等優質白酒基地,盡快形成3至5個在全國叫得響的白酒名牌,帶動貴州區域性實力品牌走出貴州、走向全國。
三要盤活存量資產,整合低端產業,夯實發展基礎。著力對無品牌、低信用的白酒企業實施重點監管,迫使其整頓規範或退出市場;著力對市場競爭力不強的白酒企業進行整改,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取舍之策;著力對基礎實力較強、具有發展潛能的企業采取扶助政策,有效盤活存量資產,整合企業資源,恢複發展活力。
二、創新營銷方式 不斷提升貴州白酒的品牌價值
麵對“自古黔中出美酒”的貴州白酒產業傳統優勢,省外白酒企業更加重視市場營銷,“貴州會產酒,外省會銷酒”的現象還未根本改變。從品牌上看,我省除茅台酒外,其餘白酒品牌還沒有一家真正做到全國性知名品牌。部分企業還主要依靠銷售原酒,品牌酒銷售大都局限於省內銷售。因此,要把營銷模式的創新作為提升“貴州白酒”品牌價值、實現貴州白酒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
我省白酒要實現“一看三打造”的目標,必須重視和抓好市場開拓工作,不僅要占領外省市場,還要勇於開拓國際市場。應在省內白酒重點產區的城市宣傳和對外交流中著重突出酒文化,加大對貴州白酒品牌和營銷的宣傳投入。
努力將貴州特有的酒文化融入品牌營銷之中。在貴州白酒打造品牌和宣傳營銷中,要讓更多的貴州文化元素融入貴州白酒之中,賦予貴州白酒深厚的文化內涵,使其更加具有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
聯手展示推介貴州白酒品牌產品。組織省內白酒生產企業參加省內外品鑒活動和食品博覽會,盡可能聯手集體包裝亮相。通過產品推薦和產銷對接,擴大影響力、知名度,引導省內各地白酒品牌企業捆綁式宣傳推介,推動貴州白酒“抱團”闖市場。
充分發揮貴州白酒信息網絡的營銷平台作用。積極開展直銷、網上營銷等現代營銷模式,不斷擴大貴州白酒在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白酒重點銷售區域的市場份額。
嚴厲打擊侵犯企業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切實提高我省白酒企業知識產權意識,進一步加大對侵犯名優酒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嚴厲打擊假冒茅台酒等名優酒的違法行為;堅決製止違規使用、仿冒茅台酒等名優酒包裝、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全力維護我省白酒名優企業的合法權益,不斷提升茅台酒等名優酒的品牌形象和價值。
三、多措並舉,夯實貴州白酒產業發展基礎
貴州白酒要在強手如林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需要在打造品牌形象的同時,因地製宜地做好相關基礎工作。
強化品質,切實保護好產業發展的環境資源。良好的生態、豐富的資源、多民族的文化,使貴州擁有得天獨厚的、不可複製的釀酒條件。由此,發展貴州白酒產業要圍繞環境基礎展開,在發展中要珍惜、突出、“神秘化”環境資源。全力加強白酒重點生產基地及周邊區域特別是赤水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的保護和治理,建立和完善白酒重點產區水源地環境保護和生態補償機製。嚴禁高汙染、高耗能企業進入白酒重點產區水源地。在赤水河流域的醬香型白酒區域,動員引導其他香型和較小規模的白酒企業逐步外遷、異地發展,為醬香型優質白酒的生產拓展空間。
突出重點,依托龍頭企業培育產業集群。明確重點、突出重點,發揮好白酒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強化其在曆史、技術、人才、品牌等方麵的資源優勢,形成若幹白酒產業重點集聚區,推動貴州白酒產業發展壯大。應引導酒業資源向園區集中、向品牌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依托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區域性二線企業,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和控股運作。加快區域內酒類企業資源整合,構建以供應鏈為核心的運營模式,集約化生產經營,實現窖池、資金、人才、管理等要素的共享和優化,提高白酒產業資源配置效率。通過培育產業集群,促使農產品生產、包裝業、運輸物流業、商貿金融服務業等集聚發展,打造新的產業鏈,形成強大的配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