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3(2 / 3)

與四川酒相比,總量小、規模化程度低、缺乏龍頭企業群,是貴州酒最大的不足。如果我們僅靠通過增加酒廠生產量來縮小差距,很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和貴州酒整體存量資產利用率低的新問題。從曆史來看,貴州酒的總體生產能力並不低,具備萬噸或者超5000噸濃香和其他香型釀造能力的酒廠,在貴州省最少超過十家。包括安順的安酒集團、黔西南州的貴州醇酒廠、黔南州的都勻市酒廠以及董酒集團、雲峰酒業(小糊塗仙)等這些酒廠,都是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的大中型白酒企業。當前,這些酒廠中,除新建的金士酒業、雲峰酒業外,絕大部分生產能力都不飽和。問題在哪裏?除了曆史遺留的問題,比如說機製、體製等方麵外,市場沒有被完全激活,是導致產能無法恢複的關鍵所在。所以,貴州酒與四川酒等競爭的優勢,不應該局限在產能和規模上。因為產能優勢一定是建立在市場和品牌優勢基礎上的產業鏈式反應能力。四川酒,絕大部分是濃香型酒,受生產工藝周期短等因素影響,四川酒的生產能力擴張速度和效應都很快。貴州酒要在規模上與四川酒競爭,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以醬香酒為例,至少5年以上窖藏就是一道“門檻”。沒有足夠資金實力的企業,根本不敢在醬香型白酒上進行規模化投資。

基於這樣的市場背景和產業環境,貴州酒需要整體盤活存量資產。首先將具備規模生產能力的酒廠整合起來,通過機製創新、市場創新、營銷創新、品牌創新和加大融資能力、拓寬融資渠道等有效措施,激發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的存量生產能力,塑造和建立比較競爭優勢;其次,以“你有我有、你無我有”的市場觀,基於貴州酒一貫質量口碑優勢和悠久文化優勢,大打四張牌,即“質量酒”、“高檔酒”、“文化酒”和“香型多樣化”,與四川酒等全國白酒主要產區建立與眾不同的產品、品牌和文化比較優勢。不做大而統,要做小而強,是貴州酒在當前高檔白酒市場潛力巨大背景下的突圍有效選擇之一。

從價格競爭層麵看,中、低檔酒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受製造成本上升的影響,中、低檔酒的利潤空間日益減小。貴州酒在中、低檔酒市場競爭中,顯然不具備包括四川酒在內的全國白酒主產區的優勢。四川酒有完善的產業配套,包裝材料成本相當低,做中、低檔酒有著得天獨厚的成本優勢。而貴州酒的包裝材料,幾乎80%以上集中在廣東、四川、山東等地,長途運輸讓包裝直接成本至少增加20%以上。將貴州酒曆史以來就被全國消費者廣泛認可和接受的質量優勢,悠久的釀酒曆史和豐厚的釀酒文化以及獨特的釀酒自然環境、氣候和工藝等潛在優勢激活並有效發揮出來,回避在產能、成本等方麵的劣勢和不足,集中在中高檔酒市場,不失為貴州酒未來潛力和發展的有效選擇之一!

貴州白酒,最大挑戰在五個方麵:產能小,規模效應不明顯;融資渠道窄和融資能力低;曆史遺留問題多,企業負擔過重;市場起點低、在市場、品牌、融資、管理、營銷等方麵具有相當實戰經驗和超前思維的專業人才稀缺;產業配套能力低,製造成本相對較高。要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自然離不開政府和產業職能部門的支持和扶持,尤其要有相當有效、科學得當的產業扶持政策。

■ 貴州白酒:出路在“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