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4
■ 未來十年,“貴州白酒”看“國酒茅台”的集團化發展。
國酒茅台的做大做強,決定了貴州白酒的整體做大做強。
國酒茅台,不僅僅是一張“產業品牌”,更是一張“文化品牌”。
國酒茅台,對醬香白酒市場的“堅持”,成就了今天對醬香白酒市場資源的絕對領導地位。筆者以為:“做大、做強醬香白酒,不僅僅是國酒茅台的根本;也是貴州白酒的根本。無論是貴州茅台,還是貴州白酒,相對於整個白酒市場而言,是建立和提升與眾不同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時刻。貴州茅台和貴州白酒無疑是貴州白酒產業發展的兩張牌。這既是資源優勢,也是競爭優勢。這種優勢表現為一種後發優勢。貴州白酒,是品質酒的代言人;貴州茅台,是醬香白酒的創領者。貴州白酒,無須做足所有白酒產品,隻要把貴州醬香白酒和貴州品質白酒做好,未來市場競爭潛力就會呈幾何倍式增長。我們的觀點是,醬香是貴州白酒的‘根’,而貴州典型風格其他香型白酒,則是貴州白酒的‘枝’。醬香型白酒,對產地地理環境的依賴性最強,在市場競爭中,區隔度比較高,這是貴州白酒提升的根本優勢所在。麵對愈來愈多的市場競爭者加入,貴州白酒在醬香型白酒發展中,我們以為要做好三個方麵的工作,第一,建立和提升‘貴州醬香型白酒產地標誌’認證體係,把‘貴州醬香型白酒’的標準體係提高,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蒸餾烈性酒’。更有甚者,應該把‘貴州醬香型白酒’的地方標準進行調整,其要求應該高於行業標準,甚至高於國家標準。第二,加大對茅台鎮和仁懷白酒產地的環境保護,建立茅台鎮7.5平方公裏範圍內醬香白酒標準體係和仁懷白酒產地標準體係,切實從地理、質量、市場監管等多維度保護‘貴州茅台’、‘貴州茅台鎮釀造’和仁懷白酒。第三,建立‘貴州醬香型白酒大地方標準體係’。不能簡單地將‘貴州醬香型白酒’與‘仁懷白酒’等同起來,一是要建設‘茅台鎮小產區醬香白酒體係’;二是要建設‘貴州大產區醬香白酒體係’。從‘產地’、‘品質’、‘品牌’、‘文化’四個維度,建立和提升貴州白酒的整體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在做好貴州白酒‘根’的同時,需要注重貴州白酒的‘枝’。這個‘枝’便是‘貴州白酒典型風格多香型白酒’。比如說典型‘董香型’的‘董酒’、黔派濃香‘習酒’以及‘醬頭濃尾’的兼香型白酒。貴州白酒未來的比較競爭優勢,在於建立和提升典型貴州風格白酒產品和品質。比如說在醬香白酒市場,根本在於做好、做強茅台型醬香白酒;在同樣處於超高速增長的兼香白酒市場,需要加大諸如董酒這樣的獨特香型白酒的複蘇和發展速度,同時積極鼓勵和引導貴州白酒利用得天獨厚的醬香白酒工藝優勢,加大對濃香、兼香白酒工藝的改良,做出具有典型貴州風格的醇雅濃香白酒或者是醬頭濃尾兼香型白酒,切不可盲目進入跟隨和模仿的狀態,結果必然導致貴州白酒比較競爭優勢的喪失。”
2011年7月,國家標準委正式發布由貴州省製定的《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並於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貴州,是醬香型白酒主產區之一,目前有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200餘家。據悉,《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明確規定,醬香型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生產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質,需以高粱、小麥和水等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製成,以保障醬香型白酒質量。這將首次從技術層麵,對貴州傳統醬香白酒傳統工藝和品質進行保護。標準的製訂和執行,加大了貴州傳統醬香白酒市場的準入條件,對貴州醬香白酒的發展有利。
■ 未來十年,“貴州白酒”看“醬香白酒產地效應”的建立。
“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貴州白酒看仁懷”,這幾個醒目的大字,提醒著“仁懷白酒”產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在於“醬香白酒”的整合發展和“茅台鎮”、“仁懷市”醬香白酒優質產地效應的形成。這是一個產地競爭優勢。
筆者以為,“仁懷白酒”的核心優勢就在於“醬香白酒”的地理效應和文化效應。“國酒茅台”品牌價值釋放的最大化效應在於,把“茅台鎮”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傳統,與“貴州茅台酒”的依賴性,提到了不可複製的“稀缺價值”上。“仁懷白酒”無須在麵麵俱到上做功夫,而須在“優勢突出”上表現徹底。
針對五糧液、瀘州老窖、沱牌等越來越多強勢白酒品牌參與醬香白酒市場競爭的局麵,“仁懷白酒”需要強調醬香白酒原產地的重要性,把“仁懷白酒”做成以“茅台鎮”為核心的中國醬香白酒原產地。
相對於整個白酒業而言,受國酒茅台驅動的“醬香白酒潮”,對資本的吸引力更為強烈。自2008年國酒茅台在高端白酒消費市場放量以來,醬香白酒受至少五年以上老酒窖藏工藝的製約,愈來愈表現出一種“稀缺性投資價值”。“聯想投資”、“海航集團”等資本的進入,更是把醬香型白酒投資前景推移明顯。
“貴州白酒”,無疑是這場“醬香白酒潮”的最大受益者。“國酒茅台”對典型醬香白酒工藝的矜持,將占整個白酒消費市場不足1%的醬香型白酒,逐漸從1%向5%市場消費占有率的層麵推進,並始終保持平均10%的年增長速度發展;受國酒茅台品牌效應影響,茅台鎮作為茅台酒產地,被愈來愈賦予醬香白酒集中產區的價值屬性;而“貴州白酒”,一貫“好山好水釀好酒”的消費口碑效應,更是直接受益國酒茅台的市場效應和品牌效應,再次成為資本投資和消費需求增長的目標。據相關統計資料表明,2010年貴州白酒實現總產值203億元,居整個白酒業第三位;利稅130.8億元,利稅率居全國白酒業第一位。這組數據的背後,意味著“貴州白酒”的三個發展方向:中、高端白酒消費潛力明顯,中、高檔白酒將是貴州白酒未來發展的根本;醬香白酒將成為貴州白酒產業發展的核心;“名酒效應”將進一步釋放“貴州白酒”的品牌價值和品質屬性。
未來1~10年內,醬香型白酒的市場增長速度將保持15-20%高速發展趨勢,醬香酒消費群體適應性日漸增強,其健康的消費特征和流行元素愈來愈被消費者所接受。這為有著中國優質醬香酒“波爾多”之美譽的茅台鎮,實現醬香型白酒總量突破性發展和跨越式擴張奠定了堅實的市場消費基礎和條件。
醬香酒市場增長明顯,速度與幅度超過濃香型、清香型及其他香型的白酒。隨著消費者愈來愈注重健康飲酒和飲酒健康,以質量酒、健康酒為典型特征的白酒產品,愈來愈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醬香型白酒,受特殊的釀造工藝和嚴格的原料要求,其健康的酒品特征愈加深受消費者信賴和認可。
醬香型白酒的奢侈消費性格,將成為中國白酒消費市場的必然趨勢。
2005年,醬香型白酒占整個白酒消費市場不到5%的份額;
2010年,醬香型白酒占整個白酒消費市場份額上升到10%;
2015年,醬香型白酒占整個白酒消費市場的份額將達到30%。
茅台酒在市場上所表現出來的強勢競爭力和茅台酒具有健康的消費特點的因素影響,茅台酒原產地——貴州省仁懷市的“第三次酒風”在2005年以來被徹底引爆。“建醬香基酒廠”、“建醬香窖池”、“樹地方醬香酒品牌”,已成為當前貴州仁懷區域白酒產業發展的典型特征。
附表:貴州茅台與五糧液2008-2010年經濟效益比較分析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