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中國白酒看貴州4(2 / 3)

2008年(億元)

2009年(億元)

2010年(億元)

主營收入

淨利潤率%

主營收入

淨利潤率%

主營收入

淨利潤率%

貴州茅台

82.42

46.09%

96.70

44.47%

116.33

43.42%

五糧液

79.33

23.07%

111.00

29.23%

155.41

29.56%

注:根據貴州茅台、五糧液兩家企業的年報數據整理

從最近5年以來,“貴州茅台”和“五糧液”作為中國高檔白酒主導品牌企業,受近年來高檔白酒消費增長快速和消費水平升級因素影響,都表現出高速的增長態勢。2011年,貴州茅台實現主營銷售收入116.33億元(歸屬上市公司部分),為2015年茅台集團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附表:2006-2010年“貴州茅台”銷售收入統計數據

時間

銷售收入

(億元)

同比增長率

利潤總額

(億元)

同比增長率

茅台酒及係列

酒產量(萬噸)

同比增長率

2006年

48.96

24.57%

24.88

29.58%

1.70

7.16%

2007年

72.37

47.60%

45.25

81.95%

2.02

18.24%

2008年

82.42

13.88%

53.85

19.12%

2.51

24.60%

2009年

96.70

17.33%

60.81

13.50%

2.93

16.71%

2010年

116.33

20.30%

71.62

17.79%

3.26

11.42%

備注:根據相關公司年報數據整理

醬香酒的儲藏價值和鑒賞價值被逐漸放大,以茅台鎮地域概念為突出表現的新醬香高檔白酒市場潛力明顯。

高檔白酒,作為凝聚中華傳統民族文化和民族工業精髓的“奢侈品”,隨著中國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的高速增長,以及高檔商務活動頻繁,將在未來十年時間裏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預計每年高檔白酒的市場增長速度均超過12%。到2011年,中國白酒市場將達到2000億元的銷售規模,其中高檔白酒將達到850億元的市場規模,高檔白酒的利潤將保持25%左右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在中國本土品牌中,最具有文化優勢能成就其全球奢華品牌,首當其衝的是白酒。

就奢侈品而言,“鑒賞收藏”和“價值彰顯”是奢侈品的兩大性格特征。從高檔白酒的產品來看,白酒的陳年概念被愈來愈深化,亦愈來愈受消費者所接受;“越陳越好”,為高檔白酒的“鑒賞收藏”價值奠定了基礎。其次,曆史悠久、文化豐厚、資源稀缺性,為高檔白酒價值提供了保障。從當前高檔白酒市場,受自然環境、釀造工藝的影響,隻有醬香型白酒才具備越陳越好這一特點。隨著茅台酒近年來的強勢驅動,這一陳年特點日漸被消費者所接受,其鑒賞收藏價值在白酒市場首先被最大化釋放!

醬香酒的儲藏價值,將成為未來白酒產業投資的主要方向。

■未來十年,“貴州白酒”看“市場和品牌”。

貴州白酒的複蘇,首先是市場和品牌的複蘇,隻有把市場和品牌複蘇,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地位,貴州白酒才能真正做到整體複蘇;“貴州白酒,不缺產能;缺的是市場和品牌競爭優勢發揮”。

營銷,對貴州白酒來說,總是一個“若隱若現”的關鍵詞。

為什麼這樣說?

筆者以為主要集中在三點:貴州白酒營銷觀念保守,是客觀的事實;貴州白酒整體上渴望解決營銷思想的問題,但始終不敢實際麵對;貴州白酒營銷思想保守,與整個貴州白酒業的市場競爭環境有關。

於是乎,“貴州白酒不善營銷”的結論,一些酒廠是絕對不承認的;他們沒有看見貴州白酒在營銷上的“短板”,尤其是與四川白酒等的“差距”。

以當前白酒市場最好的發展趨勢為例,足以窺見貴州白酒在營銷上的“短視症”。醬香型白酒是近年來白酒市場增長最快的一個香型產品。按理說,營銷上的“通吃”,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極想做的事。醬香白酒在消費市場上日漸走紅,以及受國酒茅台在高端白酒市場的“拉動”和在市場傳播中強調“離開貴州茅台鎮,就釀不出真正茅台酒”,“貴州”、“茅台鎮”這兩個關鍵詞,與“醬香白酒”聯係起來,就是一種市場競爭優勢。

這一價值並沒有引起貴州白酒業的高度重視。這不應該是技術層麵要解決的問題,而是市場營銷和品牌傳播能解決的問題。

這首先是“營銷思想”問題。

俗話說:“營銷,關鍵在於製造影響力氛圍”。“貴州白酒”當重新迎來一個“喝酒時代”時,“貴州白酒”一貫的質量口碑優勢,應該成長為一種新的市場競爭優勢。可是,在“品質酒時代”主導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貴州白酒”並沒有找到“品質”獲得市場競爭後發優勢的氛圍。首先,我們在認識品質上就犯了錯。有品質,為什麼不敢喊出去?

就在前幾天,媒體上報道了一則新聞。“中國目前白酒市場上,至少有60%至70%的白酒屬於非純糧釀造的酒精勾兌酒。”貴州醇銷售公司總經理潘寧公開抨擊了漲聲一片中的白酒行業的“潛規則”。

坦率地講,貴州醇“貴州好山好水出好酒”的“美酒精神”,我認為應該是為貴州白酒的品質效應,奠定了一個“新聞效應”。從當年原貴州醇酒廠廠長鄢文鬆置疑“新工藝白酒”,到2010年貴州醇銷售總經理潘寧再度公開抨擊白酒業的“潛規則”,這種“產業責任”或者“產業精神”,應該值得貴州白酒業予以尊重和鼓勵。但是,這種“聲音”顯然是“孤獨”的。

“貴州白酒”應該在營銷上塑造“抱團效應”,對外齊喊“貴州好山好水出好酒”。這次由貴州醇酒廠喊出的“至少有60%至70%的白酒屬於非純糧釀造的酒精勾兌酒”,得到包括貴州白酒企業、貴州媒體及相關行業組織協會的“積極響應”,或許會引起愈來愈多的社會公眾關注。

貴州白酒無須與是不是真正的“純糧食白酒”這一觀點“較真”,也不必在是不是純糧食釀造上與其他白酒“討價還價”,而是要在“論題”背後,共同去傳播“貴州白酒”的與眾不同之處,即尋找差異化的“論據”和“論理”。比如說,“貴州白酒”借勢貴州醇銷售公司總經理潘寧先生提出的“論題”,完全可以通過一係列活動找到支持“貴州白酒”是純糧食釀造白酒的“論據”和“論理”。諸如製定貴州白酒品質標準化體係等等。有可能的話,“貴州白酒”企業聯合倡議“天然美酒標準”,並且一定要把重心放在“說”上,而不應該放在“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