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貴州白酒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雖然貴州在白酒產業振興方麵做了大量工作,但產業基礎仍然較為薄弱,產業規模和市場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產業體係還需進一步完善,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1.品牌建設乏力。貴州許多白酒品牌如董酒、安酒、鴨溪窖酒等曾輝煌一時,由於種種原因,品牌沒有得到有效的鞏固和提升。“貴州老八大名酒”中,除習酒納入茅台旗下,已然恢複生機外,諸如勻酒被成都觀真酒業有限公司控股後,目前市場表現不佳。2009年聯美(中國)集團全麵整合安酒後,也未見複興崛起的曙光。
2.市場開拓力度不夠。貴州白酒企業開拓市場靠單打獨鬥,缺乏政策的大力引導和有效扶持。2011年前,貴州省每年僅安排1000萬元作為白酒發展基金。這對一個百億元的產業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而同期四川省的專項扶持資金,卻達到了1億元。
3.白酒企業稅負過重,製約企業發展。貴州白酒行業利稅率高居全國第一,企業負擔太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4.企業融資困難。貴州白酒產業尤其是醬香型白酒生產周期較長,占有的流動資金較多,白酒生產企業技改和流動資金籌措困難。2010年,四川推出的原酒抵押貸款已由在部分地區試行發展到全省推行。而早在2009年,貴州推出“銀保酒通”舉措至今步履維艱,甚至遭到一些中小白酒企業的抵製,效果不佳。
5.人才不足。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貴州白酒包括茅台鎮,技術人才普遍匱乏。從行業現狀看,貴州白酒產業專業技術人才、營銷人才、生產技術工人包括白酒行業的管理人才嚴重缺乏。
6.原材料基地建設和配套產業結構調整滯後。仁懷市建立了茅台酒有機高粱生產基地。2011年,仁懷市有機高粱種植麵積達25萬畝。但是,從生產農戶到所在地村委會,到仁懷市糧油收儲有限總公司、下屬的各地分公司,再到茅台集團有機原料生產發展中心……產、供、銷環節過多;與煙草等相比,有機高粱種植的價格優勢不明顯、投入扶持力度明顯不足;2008年以來,投機商人伺機進入高粱產銷市場渾水摸魚,看似公平合理的保護價,其誘惑力正在下降。
7.扶持配套政策不完善,行政效能低,土地使用手續辦理、環評審批緩慢。國家產業政策規定自1999年9月1日以後禁止新建白酒生產線,特別是2005年以後,國家質檢總局對白酒生產企業換證控製極為嚴格。貴州白酒企業即使跨省、跨地區轉入白酒許可證,在轉入手續上也異常繁瑣,困難重重。此外,門戶之見、“以大欺小”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三、貴州白酒產業發展前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精神方麵的消費需求更加突出,在選購商品時,更加注重心理上的、情感上的滿足,特別是白酒的消費,品牌酒能夠滿足人們對時尚、身份、地位的需求,品牌、品質、安全、健康等元素,是消費者對白酒的最主要需求。這必將促使品牌白酒消費快速增長。
隨著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中華民族文化在國際上的不斷交流與傳播,國外消費者在接受中華民族文化熏陶的同時,將逐漸接受中華傳統美酒。貴州白酒特別是醬香型白酒具有獨特的品牌優勢,因此,不斷加強品牌建設、市場營銷和酒文化傳播,貴州白酒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
當前,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看三打造”的戰略部署,並出台了一係列的舉措,為全麵振興貴州白酒產業創造了良好環境和加足了馬力。
四、貴州白酒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明確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
戰略定位: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把加速發展白酒產業作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重要抓手,作為加快推進工業化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實現“一看三打造”的發展目標。
發展目標: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按照“解放思想、創新模式,高端引領、中低並舉,以質取勝、打造品牌”的總體思路,堅持質量優先、以質取勝,始終保持貴州白酒良好的市場聲譽;堅持高端引領、中低並舉,努力搶占各種檔次白酒市場;堅持醬濃並舉、兼有其他,滿足不同消費者對不同香型白酒需求;堅持盤活存量、擴大總量,盡快使全省白酒產量大幅度提升;堅持優化環境、擴大開放,在市場競爭中推動貴州白酒實現跨越式發展。到2015年,全省白酒產量確保80萬噸、力爭100萬噸,占全國白酒市場份額的10%左右,白酒工業總產值確保1300億元,力爭1500億元;培育一批名優品牌,新增6-10個中國馳名商標和一批著名商標。到2020年,占全國白酒市場的份額爭取達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