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斷”在選擇——取舍有道,才能受益良多(1)(1 / 3)

人生在於取舍,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選擇的時候,就更是如此了,舍棄一些次要的東西,留下一些重要的東西,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卸下負擔,輕鬆上路。

人生中,有舍才會有得,預先取之,必先予之。做出決定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們要權衡利弊之後再做出決定,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才能掌握好人生的主動權。

魚乎?熊掌乎?猶豫不決不如斷然放棄

人世間有著無窮無盡的選擇,不管我們身處何職,在做什麼,每時每刻都需要做出選擇。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是一個並不完美的社會,因為它告訴我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接受這樣的不完美,並且能夠分清孰輕孰重,果斷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進而舍棄另外一個。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猶豫不決是人生的天敵,如果一件事,我們不知道如何是好時,就應該果斷選擇放棄,放棄之後,我們才能看到更加廣闊的天空。

中國古話說得好:“預先取之,必先予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想要索取,先要學會舍得。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位哲人曾說:“我們的痛苦不是問題的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模式而產生的。”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懂得放下過去,別把現在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過去的糾結中。

著名國畫藝術大師張大千先生有一縷長長的胡須。

一次,朋友無意間開了一句玩笑,問他晚上睡覺時胡須怎麼放。結果那天晚上,他徹夜失眠了,不知道把胡須放到哪裏才好。

就像張先生事後自己回憶時說:“平常都不會擔心這方麵的事,怎麼一在意就出問題了。”

很多時候,過去的痛苦都是因為我們過於在意而引起的。像張先生一樣的,有人稍一觸及他的胡須,就會徹夜難眠,主要就是因為,他不懂得放下別人強加於己的想法,如果別人不提及此事,他也不會注意到。

取舍是一種人生境界,關鍵就在於我們要有果決的勇氣。人生靠決斷,決斷靠選擇,選擇中就包含了無數取舍的智慧。放棄複雜的思維,我們必然會收獲到簡單,其實,人世間,有很多取舍是非常簡單,關鍵就在於我們有沒有在簡單思維中找到取舍的突破點。

取舍之間,越簡單明了的決斷越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能力,過於優柔寡斷,隻會讓別人感到你內心的複雜,而問題也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而變得更加複雜。

內心澄澈了,我們在取舍麵前才能展現出更加強大的決斷魅力。人生路漫漫,不懂得舍棄的人,必然是背負很多毫無用處痛苦的人。

做事果決一點,往往我們會比別人先觸碰到機會。總是在魚和熊掌之間徘徊,最終,我們會因為夢想太高而失去,這時我們不妨放棄這些,讓自己更現實一些。猶豫不決隻會浪費掉我們的黃金時間。猶豫不決時,果斷放棄,我們才能輕裝上陣,才能夠看到更加清晰的未來。

人生正是如此,有時候,舍棄、退卻並不是懦弱的表現,我們既然無法抓住,或者是無法抓得長久,不如就放手。一收一放,體現得正是人們良好的心態。

人生本來就不是盡善盡美的,記得一對夫妻在婚禮現場中,丈夫對妻子說:“對不起,你要和我一起受苦了。”

丈夫說得很對,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受苦的過程,呱呱墜地之後,我們要哭,學走路的時候要跌倒,上學的時候要忍受老師的苛責……回首人生,我們會發現,原來一切並不坦蕩,但是我們卻快樂地走了過來。這是因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學會舍棄,學會忘記痛苦,忘記不愉快,等到消極情緒消失,積極情緒就會出現,當我們調整好自己情緒之後,成功的出現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在海邊山腳的一條小路上,走來一個年輕人,他不遠千裏來到海邊,隻為到達大海對麵的一個地方。年輕人把大大小小的箱子裝到船上,就駕船出海了。他劈波斬浪,曆經種種險象環生的航行,還是沒能達到大海對麵的那個地方。

有一天,極度疲憊的年輕人停下來休息的時候,遇見了一位智者。年輕人問:“我是那樣的執著、堅強,長期跋涉的辛苦和疲憊都難不住我,各種考驗也沒能嚇到我。我已疲憊到了極點,為什麼還到不了我心中的目的地呢?”

智者看了看他的船艙問道:“你的船裏裝的都是什麼?”

年輕人說:“它們對我可重要了。第一個箱子裏麵裝的都是我必需的生活用品;第二個箱子裝滿我路上跌倒時的痛苦,受傷後的哭泣,孤寂時的煩惱;第三個箱子是我一路上搜集的金銀珠寶。”

智者聽完後淡淡地問道:“過了河你是不是要扛著船趕路?”

年輕人很驚訝:“扛船趕路?它那麼沉,我扛得動嗎?”

智者聽完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就要放下船趕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