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斷”在選擇——取舍有道,才能受益良多(1)(2 / 3)

年輕人頓悟,他把第二個箱子丟掉了,頓覺心裏像扔掉一塊石頭一樣輕鬆。趕了一段路,他又把千辛萬苦得到的珍寶全部扔到了海裏,隻把裝有生活必需品的箱子留了下來。船輕快了許多,沒用多長時間,年輕人就到達了目的地。

你在人世間的每一天都要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當你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之後,你才能夠在關鍵時刻果斷取舍。

堅守美好的,放棄不美好的,我們才能看到人世間的至美。過度執著於不美好,過多在取舍之間逗留,隻會消磨掉我們的意誌,這時,真正的決斷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適當的舍棄,讓痛苦的記憶隨風散去,我們才能看到更加美好的未來。

誘惑麵前,學會斷然拒絕

誘惑麵前,拒絕是一種智慧。人世間有太多了燈紅酒綠,有太多的名利追逐,如果我們不能淡然看待誘惑,那麼,誘惑出現,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是失敗的開始。

誘惑為我們帶來的是眼前利益,過於注重眼前利益,我們就不可能看到自己滿心期許的未來。人生一路走來,誘惑很多,上小學的時候,玩是一種誘惑;上中學的時候,優異成績是一種誘惑;工作的時候,升職加薪是一種誘惑……其實,仔細數來,我們會發現,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都充滿了誘惑,這就需要我們果斷決策,堅守住內心的夢想,讓自己所有的意誌都為其提供服務,這樣,我們才能果斷舍棄誘惑,繼續沿著屬於自己的成功方向前進。

有一家公司,在城市偏僻的地方買了一塊地皮,由於價格低廉,公司老板非常滿意。

老板買完地皮之後就開始投資建造一座豆奶加工廠,他認為這是一個低投入高回報的行業,自己一定能成功。但是事與願違,公司從興建伊始就開始虧損,遠沒有當初計劃得那麼好。但是公司老板不願意放棄,繼續投入了幾十萬資金,他相信,過不了多久,公司就會峰回路轉,實現預計的盈利目標,可沒想到幾十萬又打了水漂。

老板認為是公司設備不夠先進,影響了生產效率和質量,又投入了八十萬元引進了德國的高端生產設備,但是理想和現實有巨大的差距,公司仍然在虧損。

豆奶市場在當地已經很飽和了,而他的公司又是一家新興公司,根本沒有品牌競爭力。但是公司已經投入了一百多萬元,管理者想要放棄,卻又不甘心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於是又投入了三百萬元,希望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但是投資依然是泥牛入海,一點成效都沒有……

最後,老板為了豆奶公司傾家蕩產,沒有賺到一分錢,令人扼腕歎息。

誘惑攀升的時候,我們要的是冷靜下來,要及時給自己降溫,然後果斷出擊,撥開誘惑那層虛偽的麵紗,這樣棘手的問題才能被我們輕鬆解決掉。

身邊誘惑越多,我們就越會把持不住,就會越陷越深。向誘惑屈服是一種鼠目寸光的行為,果斷放棄,則是一種明智之舉。優柔寡斷,隻會讓野心繼續擴大,一直惡性循環下去。多數時候,我們是明知不可為,卻偏要為之,結果隻能是走向失敗,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種逆反心理,總是認為相反的方向會有更加美好的風景,越是如此就越是要做,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承認既定事實,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放棄應該放棄的,這是在困境中自救的先決條件。”認真分析誘惑,不管它是攀升還是下降,我們都應該適時地找回自己的定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抵擋住誘惑,在自己最清醒的時候做出關鍵決定。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調控心中的欲望和野心,盡快判斷出一件事情對我們是否真的無害。做事三思而後行,多想想利弊,然後再做決定。想要取得什麼成果,主要看自己,而不在誘惑多少。不要因為蒙住了自己雙眼,別人就看不見你,其實,你最應該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內心所需求的,發現誘惑背後的潛在危險,果斷選擇放棄。

戰國時期,中國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名氣非常大,家裏經常賓客盈門。其中,絕大多數人是慕名而來,特意來向孟子求學問道的。

有一天,他家中接連來了兩位神秘人物,一位是齊王的使者,一位是薛國的使者。對這種國家的使者,孟子自然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著他們。

齊王的使者帶來一百兩金子給孟子,說是齊王特意饋贈的。而孟子見他話說到此沒有了下文,就婉言謝絕了齊王的饋贈,使者無奈,隻好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薛國的使者也來求見。他給孟子帶來五十兩金子,說是薛王的一點心意,感謝孟子在薛國發生災難的時候幫了大忙。孟子聽了很高興,並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