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說”出商機——商機無限,關鍵還看怎麼說(2)(3 / 3)

顧客也喜歡攀比,比如他的同事穿上了一件新衣服,他看見了,覺得自己被比下去了,他就會去買一件更時尚的衣服來把同事比下去,這就是現實中攀比的例子。我們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但是我們不可能事事都比別人強,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嫉妒別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貶低自己。但是很多顧客不知道這一點,他們隻求最貴,不求最好,身為營銷者必須要牢牢抓住這樣的顧客,他們是你的大客戶,因為他們需要的都是一些高端的商品,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攀比的顧客總是會隨意更改自己的目標,沒有恒久之心。營銷者需要做的就是借助顧客的這種心理,為他們提供當下最時尚的商品,虛榮的顧客心裏是不會非常在乎價錢的,如果你給他提供的商品能讓他滿意,那麼,他就一定會不管三七二十一,選擇購買。

春節的時候,嶽玉剛看見鄰居家的一台電腦配置很高,而且外觀也不錯,春節剛過,嶽玉剛就走進了一家家電大賣場。

嶽玉剛問營銷員:“你們這裏有XX電腦嗎?”

“有啊!先生,你往這邊來看。”營銷員帶領嶽玉剛來到了XX電腦專賣區。

嶽玉剛一眼就發現了鄰居家的那台電腦,但是價格明顯比較貴,嶽玉剛就仔細問了一下電腦的配置問題,經過營銷員的介紹,嶽玉剛得知這台電腦比鄰居家的那台配置還要好。沒考慮多久,也沒還價,嶽玉剛就選擇了購買。

無獨有偶,最近,中國刮起了一股漲價風潮,很多店家借著這股風潮加入了漲價大軍,本來不應該漲價的商品也漲了很大幅度。店主的心裏想,別人都漲價了,如果自己不漲價,那豈不是太吃虧了。由於這種攀比心理的滋生,全國各地的漲價風潮也是一發不可收拾。

有的時候,人其實不具備可比性,因為地位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就算相互攀比,也無法站在同一條線上進行比較。我們每個人要做的就是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而不是隻看到別人的光鮮,然後給自己增加一個強有力的比較對象,這樣的結果隻能是讓自己成為攀比的犧牲品。

現實生活中,不管我們看到了什麼或者是聽到了什麼,隻要自己被比下去了,就會產生羨慕嫉妒恨等多種心理,心理就會迅速的失衡,然後就會為了證明自己,和對方攀比,擺出一副“不撞南牆不回頭”氣勢,但是往往結果卻沒有想象中的美好。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清楚地認識自己,要對自己有一個最正確的定位,這樣,我們才能不為人所動,不為物所動,把自己的不良攀比心理全部抹殺掉。

顧客也是人,他們也會攀比,雖然我們常說,人比人,氣死人,但是很多人往往還是會攀比。如果營銷者想要銷售出商品的話,一個常用的好辦法就是激起顧客的攀比心理。

中國品牌戰略協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人群有6成左右都是在靠家庭消費,而這群人多數都是年輕人,他們的這種高端消費主要就是由於心理的攀比和虛榮心態在作祟。動輒成千上萬的商品,在他們眼中隻是攀比的附屬品,擁有了這些高端商品,他們的心理就會得到最大限度地滿足。

顧客的攀比心態對營銷者銷售商品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很多商品,在購買前,顧客的想法就是,別人都有了,我也要有;某某不如我都開上了好車,我也要買……對營銷者來說,我們就可以利用消費者的攀比心理,進行對其參照群體的對比,有意強調其參照群體的消費動向來達成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