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說”出交易——無意變有意,交易近在咫尺(1)(2 / 3)

說之道是談判中的一把利器,出鞘必定染血而還,雖然有時候,這把利器需要時間的打磨,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打磨,利器才會光又亮,才會鋒利無匹。堅定立場,展現出自己的魅力,讓說之道成為談判中的決策者,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而談判也將會因此取得預期的效果。

對事不對人,說出關鍵點

談判的時候,我們有時候說話會非常不客觀,因為我們會先對談判的人有一個主觀判斷,然後再和對方去談判,這樣一來,我們的說之道就不能客觀的發生作用,而會在一個限製條件中發揮作用,這樣,失敗的陰影就會逐漸顯現。

對事不對人,說出關鍵點,我們才能掌握談判的主動,才能夠讓一切問題變得簡單。如果我們事先在腦海中先對談判者有一個不好的評價,就算對方給我們以豐厚條件,處處對我們讓步,我們也會覺得不能接受。我們都是有思想的動物,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評價人的標準,但是我們要知道,談判桌就等同於沙場,拿破侖說過:“永遠不要認為你的敵人是比蠢笨的。”客觀評價你的對手,好好發揮說之道,這樣,我們才能讓談判順利進行。

客觀看待一件事物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關鍵性問題。我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關鍵就在於,我們身處迷中而不自知,就更不要談什麼客觀評價了。從迷中走出來,客觀看待一切,說出關鍵點,這樣,問題才會變得簡單,而談判也將會順利進行。

客觀看待人,看待問題,我們才能發現更深層次的關鍵點,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才能行之有效地把問題解決掉。

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曾遭受過多年的牢獄之苦,但在幾經周折終於當選總統後,他做出了一個讓當時世人都為之感慨而讚歎的決定:邀請前四位總統出席他的就職典禮。

在政治生涯中,金大中的對手或者說是仇人幾次險些置他於死地,給他本人及其家人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獨裁者樸正熙時期,金大中被韓國特工綁架,險遭肢解碎屍。由於在行動時行蹤暴露,特務們又將其轉至海上,意欲將其投海“徹底解決”。幸而在千鈞一發之際,一架美軍直升機神奇般地出現,救出了已受百般折磨的金大中。

全鬥煥時期,金大中又被以“陰謀內亂罪”判處死刑。

如此種種,讓世人都以為金大中一旦掌權,必將進行無情的政治報複。

可是就在他當選總統第二天的記者招待會上,金大中發表聲明:絕不會進行任何形式的政治報複!

當選後的第四天,因貪汙瀆職而坐監的前總統全鬥煥和盧泰愚被金大中特赦。金大中還在公開場合表示:全、盧二位前總統當年畢竟對韓國的經濟起飛有過重大貢獻,而且在產業界有著廣泛而深厚的聯係。讓他們獲得自由有助於整合國家,集中力量挽救經濟。

同時,金大中還邀請崔圭夏、全鬥煥、盧泰愚、金泳三四位前總統參加他的就職典禮。不僅如此,四人還一起被請到青瓦台總統府,金大中虛心聽取他們重振韓國經濟的建議。

這在韓國曆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在世界曆史上恐也極為罕見。對此,金大中隻說了一句話:“我始終如一地保持著自己的良知;要憎恨的不是人,而是罪惡本身。”

如此“對事不對人”的胸懷,已上升為“有容乃大”的境界。舉這樣一個看似有些過度的例子是想說明,撇開個人得失而客觀論事,如同撥開迷霧而直麵事物本質;也隻有如此,才更有利於矛盾本身的化解,或是推進事物朝向積極方麵發展。

談判過程中,如果我們被冷靜衝昏頭腦,那麼,等待我們的將會是失敗的沉重打擊。談判桌,隻是你表現心機的最佳時刻。而談判的致命武器,就是說,你要通過你的語言找到對方的薄弱點,而不是因為自己對對方印象不好,就打算放棄談判。談判中,我們要收集對方的關鍵信息,並且能夠及時發現對方的需要,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對方走到我們為其鋪設的道路上來。

對事不對人,關鍵就在於我們要抹去原始記憶,不要讓我們主觀評價影響我們的談判思維。隻有不被對方牽引,我們才能做好自己,才能發現問題,並且解決問題。做談判桌上的主人,你享有一切自主權,隻要你想做,夢想就會實現。

1990年,廣東商人胡先生來到美國,參加某個大型產品展覽會。看著一個個新奇的東西,胡先生興奮不已,認定自己的致富機遇就要來了。這時,他被一個新式的電子產品吸引了,於是走過去準備和供貨商談判。

兩個人來到小型會議室,開始進行談判。這位供貨商是一名美國人,看到眼前這個又黃又瘦的中國人,心裏不免產生了一種輕視。他說:“我的東西很貴,你買不起的!說實話,這個產品隻有歐洲人或日本人才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