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
並非隻有特定時刻,比如今天
在車流與
低壓雲層即將交彙的雨夜,
我才像幽靈一樣從
眾多形象,眾多聲音圍攏中穿插而過。
是恍惚的花壇把這些
杜撰的聲音劈開——
當我從小酒館踉蹌而出之時。
乞丐說:“給我一枚硬幣吧。
給我它的兩麵。”
修自行車的老頭說:“我的輪子,我的法度。”
尋人啟事說:
“失蹤,煉成了這張臉。”
警察說:“獄中即日常。”
演員說:“日常即反諷。”
玻璃說:“他給了我影像,我給了他反光。
那悄悄穿過我的,
依舊保持著人形。”
香樟樹說:
“隻為那曾經的語調。”
輪椅說:“衰老的脊柱,它的中心
轉眼成空……”
小書店裏。
米沃什在硬邦邦的封麵上說:“年近九十,
有遲至的醇熟。”
你年僅七十,如何訓練出這份不可少的醇熟?
在這些街角。在這些櫥窗。
在你曾匿身又反複對話的事物中間。
你將用什麼樣的語言,什麼樣的方式,
再次稱呼它們?
九月。
草木再盛。
你已經缺席的這個世界依然如此完美。
而你已無形無體,
寂寞地混同於鳥獸之名。
在新的群體中,你是一個,
還是一群?
你的蹤跡像薄霧從受驚的鏡框中撤去,
還是像蜘蛛那樣頑固地以
不可信的線條來重新闡述一切?
輪回,
哪裏有什麼神秘可言?
我知道明晰的形象應盡展其未知。像
你弄髒的一件白襯衣
依然搭在椅背上
在隱喻之外仍散發出不息的體溫。
我如此容易地與它融為一體。仿佛
你用過的每一種形象——
那個在
1947年,把絕密檔案藏在桶底,假裝在田間
撿狗屎的俊俏少年;
那個做過剃頭匠,雜貨店主、推銷員
的“愣頭青”;
那個總在深夜穿過扇形街道
把兒子倒提著回家
讓他第一次因目睹星群倒立而立誓寫詩的
中年暴君;
那個總喜歡敲開冰層
下河捕鰻魚的人;
那個因質疑“學大寨”被捆在老柳樹上
等著別人抽耳光、吐唾沫的生產隊長;
那個永遠跪在
煤渣上的
集資建廟的黯淡的“老糊塗蟲”——
倘在這些形象中,
仍然有你。
在形象的總和中,仍然有你。
仍有你的苦水。
有你早已預知的末日。
你的恐怖。你的毫無意義的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