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暫時的沉寂
四平失守之後,毛澤東命令林彪:“長春衛戍部隊應立即開始布置守城作戰,準備獨立堅守一個月,不靠主力援助,現時我主力則將在敵人兩側及遠後方行動。”毛澤東不是不知道大平原上的長春不利防守,也不是不知道我軍已消耗很大,疲憊不堪。這種考慮仍是從當時國共兩黨正在進行的談判這個大局出發的。
就在四平之戰之前不久的4月下旬,蘇軍已完全撤回蘇聯,東北的接收問題已不存在,存在的隻是國共雙方如何劃分在東北所占地域的問題,雙方如果再打,當然就是純粹的內戰。周恩來多次向馬歇爾和蔣介石談判東北的停火問題。這時中原並未怎麼打,馬歇爾還想暫時把內戰控製下來,所以也勸蔣介石停火。他甚至表示,如果再不停火,他就退出調處回美國。這時,中國民主同盟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就是共產黨的軍隊退出長春,國民黨軍隊也不進入長春,在這種情況下再行談判全麵停火。可是蔣介石非但不停火,反而在四平大打一仗。這時,毛澤東估計在我方和美方的壓力下,停火有一定可能。如果我們能守住長春,就可能在停火時多占有一片地區,就可以在談判中用退出長春來交換其他條件。
但是,事態的發展出乎毛澤東的預料。杜聿明在攻下四平之後,就命令部隊繼續前進,直指長春。杜聿明的考慮是,一則共產黨發動群眾、擴充隊伍的速度很快,如果不很快攻占長春,東北民主聯軍很快就會有強大的兵力來守衛長春;二則東北最大的水電站小豐滿電站就在長春附近,如不控製在手,整個東北包括沈陽在內用電就無法保證。本來這時蔣介石是沒有命令杜聿明立即進攻長春的,在沈陽督促戰事的國民黨軍隊總參謀長白崇禧也認為打長春把握不大,但杜聿明認為有把握,從而說服了白崇禧,這才指揮著軍隊向北推進。是不是完全有把握,杜聿明心中並不是真正有底。可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個突發事件——我軍在東北解放戰爭期間出現的最嚴重的一次叛徒事件,即王繼芳的叛變。
王繼芳是一個參加過長征的老幹部,這時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的作戰科長。5月19日,當我軍撤出四平之際,他叛變革命,當了叛徒。
由於他原來所擔任的重要職務,了解我軍大量的機密,故而他的叛變給我軍的行動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後果(王繼芳叛變後進了軍統特務係統,四川解放後在重慶被捕,被送到當時第四野戰軍總部所在地武漢市槍斃)。
杜聿明從王繼芳那裏得知了我軍各部減員的情況和已經決定向北撤的部署之後,下定了向北進攻的決心,命令新六軍等部以汽車坦克急速向長春一線推進,並宣布首先進入長春的部隊賞東北流通券100萬元。
這時我軍主力都已投入到四平之戰,長春的兵力不多。在四平之戰後,我軍主力消耗很大,有的部隊在激戰中已經分散,在向長春轉移時,天上有敵軍飛機的轟炸,地上有敵軍機械化部隊不時的攻擊,速度不可能快。長春周圍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兵力少了是無法守住的。
根據這種實際情況,東北局為了保存實力,避免無價值的犧牲,做出了退出長春的決定。
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軍隊占領長春。杜聿明本想繼續向北進攻拿下哈爾濱,但他卻在鬆花江南岸停了下來,讓我軍得以沿鬆花江為界暫獲休整。杜聿明所以會停下來,是由於以下兩方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