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東北野戰軍有了一百萬(1 / 3)

四、東北野戰軍有了一百萬

要準備大決戰,擴大和整訓部隊、提高部隊戰鬥力,特別是大兵團作戰的協調能力和大中城市的攻堅能力,當然是東北局工作的重點。

首先是要對部隊補充兵源,擴大部隊。由於這時根據地的建設已經取得很大成績,所以我軍擴軍的主要方式是動員翻身農民參加地方部隊,再由地方部隊到主力部隊,而不再是剛到東北時那樣以改造俘虜兵為主。1946年8月29日,東北局發出了《關於補充主力加緊作戰準備的指示》,指示說:

沒有強大的主力,並使它得到源源不斷的兵源補充,就不能有效地、連續地打擊和殲滅敵人,因此也就不能鞏固地方部隊,確保根據地及群眾鬥爭的果實。因此地方黨、地方兵團的同誌應當自覺當所謂“兵販子”,認清源源不斷地補充主力,正是地方黨與地方兵團的責任。

各省委應負責在每個工作區從自己的地方兵團、縣大隊和獨立營中,抽調出2000到2500人的建製部隊補充各該工作區的主力部隊,以保證每一主力師、旅除充實現有三個團外,另增編一個補充團,充實該師、旅到1萬人左右。

當東北局的指示下達並逐步貫徹之後,各地開始向主力部隊補充新戰士。但由於當時作戰任務很重,新戰士一參軍就可能上戰場,不可能有訓練的時間。而地方部隊和縣大隊中有一些成員是不脫產不離家的,並未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不能適應陣地戰的要求。於是,東北局在此基礎上又做出了進一步的決定,在各地組建二線兵團。其辦法是以部分主力部隊的幹部和老兵為骨幹,將自願參軍的農民和工人直接組建為獨立團,進行訓練。訓練要求必須按民主聯軍總部所頒發的《獨立團軍事教育計劃》進行,待達到要求之後,再補充進主力部隊。這一計劃從1947年8月開始進行,半年的時間,就組建並訓練了88個獨立團,共22萬人,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從開始組建獨立團到遼沈戰役結束,東北共組建了189個獨立團,總人數達42萬人,保證了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

在積極從翻身農民中發展兵源的同時,東北民主聯軍並沒有放棄對大量俘虜兵的改造,特別是在出了一八四師叛逃的事件之後。

前麵已經談到,1946年5月在南滿的鞍海戰役中,當我軍進攻海城時,國民黨的滇軍第六十軍的一八四師在潘朔端師長的率領下宣布起義。起義之後,被編為民主同盟軍,開到通化地區進行學習整訓。由於對這支部隊的教育改造工作做得不夠,對其中一部分思想頑固的反動分子有些遷就,特別是未能及時派去政治工作幹部做政治工作,讓一部分思想頑固的反動分子在原副師長楊朝倫的串通下,抱成了一團。當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隊向我通化地區發起進攻時,楊朝倫等人認為我軍不可能打勝,就違反了潘朔端的命令,拉了1000餘人叛逃了。

一八四師叛逃事件給東北局和各部隊敲響了一次警鍾,決定要認真總結這次深刻的教訓,重視並改進對俘虜和起義人員的改造教育工作。

當“三下江南”結束之後,就把大批被俘的國民黨軍官集中起來辦了“哈爾濱解放軍官教導團”進行集中教育改造。1948年1月,東北野戰軍政治部還在譚政主任的主持下專門召開了“國軍工作座談會”,重溫中央對俘虜工作的指示,研究俘虜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討論了若幹有關的政策和方法。自此以後,東北各部隊再也未出現過一八四師叛變這樣的事件,不少解放戰士參加我軍並成為很好的革命戰士。如1948年9月攻打錦州時,在全班打得隻剩一個人的情況下,高舉兩顆手榴彈衝入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戰鬥英雄姚尚雲,就是1947年被我九縱七十四團俘虜過來的解放戰士。我軍專門改造國民黨軍官的哈爾濱解放軍官教導團先後有15533名被俘國民黨軍官前來學習,其中僅中將就有29人,少將210人,上校397人,中校、少校1484人。經過教育改造,最後隻有76人送入撫順戰犯管理所繼續改造,其餘的陸續走出了教導團,有的回家,有的參加工作,也有的參加了人民軍隊。還有的出去之後就到國民黨軍隊中做策反工作,讓他們放下武器,起義投誠。所有這些,都充分顯示了我軍改造俘虜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在1947年底,我軍在東北的主力部隊人數已經與國民黨軍持平。到1948年4月,主力部隊加上二線兵團總計已經達到98.8萬人,成為一支名副其實的百萬大軍,形成了對國民黨軍的絕對優勢,為大決戰做好了最重要的準備。

為了適應形勢不斷發展的需要,使部隊能進行更大規模的作戰,從1947年夏天以來,民主聯軍總部對整個東北的部隊編製陸續進行了調整,擴充補足老的部隊,組建新的主力縱隊。1948年1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東北民主聯軍正式改稱為東北人民解放軍。東北人民解放軍包括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兩個係列,但是隻有一個統一的總部,現將東北人民解放軍的領導幹部與截至1948年4月的編製序列簡介如下(按:由於當時部隊在擴編之中,幹部調動比較頻繁,所以下列幹部名單中有個別重複):

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林彪。

第一副司令員高崗。

第一副政治委員羅榮桓。

副司令員呂正操、周保中、蕭勁光。

副政治委員陳雲、李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