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人保羅有一次正是巧用這一策一次冒險的生意中幸免的。事實上,那次機很可能使他個人的財務從此陷入一蹶不狀況。
事情是這樣的。保羅被說服涉人一項業的投資,由於對旅館業的經營一竅不通座位於紐約水牛城的旅館,所有管理的細節事前由他的夥伴答應一肩承擔。不幸的是簽完合約,他的夥伴因病住院,保羅必須麵對旅館經
營的一切問題。在當時,旅館虧損1.5萬元。
在三天之內,保羅必須從紐約市趕到城,告訴500名員工他們應該如何工作。保羅試著從哈佛大學的企業管理學院所用科書《旅館業的經營》中尋求幫助,卻發三天之內,這本書對他沒有任何幫助。麵對許多即將麵臨的問題,他毫無頭緒。突然間靈機一動,他想到,自己對旅館是外行,可是員工們並不知道。依常情而論,一個外行絕對不會冒然買下月虧1.5萬元的旅館的,既然他敢投資,一定要有所把握。因此,保羅決定以旅館業專家的姿態出現在員工麵前。
到了旅館之後,保羅要經理安排每隔15分鍾,讓一位部門主管與他麵談。一個接一個,甚至供應旅館食物、器具、服務的供應商,都是保羅麵談的對象。每一個進入他房間內的人,保羅說的話幾乎都相同,他對每個主管說道:"很抱歉,我們無法與你繼續合作下去了。"當他們現出驚愕的表情時,他再繼續說:"公司無法雇用一位失去競爭力的員工。你看來不錯,應該有相當的能力,可是每個月虧損1.5萬元,我實在不知道更好的處理辦法。"每個人在這時,幾乎都是滔滔不絕地說出目前之所以有這種情況的原因,以及應對的方式,加上他可以改進使旅館步入正軌的方法。
這時保羅接著說:"若是你能正確地指出旅館以前所犯的錯誤以及更正的方法,證明你知道如何做好你的工作。我們願意與你繼續合作。"
一連幾天的麵談,保羅桌前的建議堆積如山,每份建議書內都有新的改革措施、新的步驟,目的都是促進旅館的營運。他沒有去分析,也沒有研究這些建議的可行性,就把這些建議付諸行動。奇跡出現,旅館業由虧損轉盈餘。當他的夥伴出院時,旅館已是一個營運健全的機構了。
正是這樣,通過故布疑陣,保羅不是內行,勝似內行,並在他的管理下,使旅館起死回生。當然,在實施故布疑陣的過程中,所做的一切要合乎情理,自然而然。否則,由於畫蛇添足,被對方看破,最終落得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結局。這樣,外行真的隻能看熱鬧了。
先苦後甜
所謂先苦後甜,就是利用苛刻的條件使對9方感到難以忍受,然後,再逐漸止步,給對方一些甜頭。這樣,經過由"苦"到"甜"的比較,即使甜頭不大,也往往能使對方感到滿意。
飛機晚點,最先預報晚一個小時,等一會兒又預告隻晚半小時,最後隻晚20分鍾。飛機到達時旅客都非常高興,不僅沒有報怨,而且讚揚這家航空公司能為旅客著想,盡量提前到達。
為什麼如此呢?因為人們通常有這樣一種心理狀態:如果原來認為很難的問題,後來較容易地解決了,心裏就會覺得異常高興;反過來,如果原來認為較容易,後來卻出乎意料的難,這時就會令人垂頭喪氣,覺得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