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

孔子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顏回對曰:“不願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邗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回不願仕。”孔子湫然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作。’丘誦之久矣,今於回而後見之,是丘之得也。”

——《莊子·讓王》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複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複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

——《莊子·大宗師》

顏回是孔丘的學生中成績最好的人,他也是個窮人。經常沒錢買菜,就吃自己家種的小米野菜粥,一大碗下去肚子圓鼓鼓,但一泡尿就沒了,這麼時間一長,臉都青了,好似幹癟的小白菜一樣。

孔丘,在他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尊稱他為“夫子”了,合稱孔夫子,孔子看著自己最心愛的學生窮成這樣,獎學金製度又還差千多年才發明出來,光靠減免學費這沒用啊,於是就勸說,不如去搞個官做吧,你老師雖然不當官,但寫個推薦信讓你混個公務員還是沒問題的。

在這裏顏回就表現出了比孔丘還要高的精神情操,他表示自己家裏雖然窮,但尚有五十畝田可以種小米,解決吃飯問題,十畝田種麻,解決穿衣問題,累了可以彈琴吹簫娛樂,隻要有老師您的學問可以研究,就心滿意足了。(在市區有房,郊外有地產的窮人……我真不知道時代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發現學生的思想境界比自己還高,孔丘一下子就不好意思了,不過他到底是孔丘,還是認賬的,於是感歎道:“知足的人不為爭權奪利所累,自省的人不害怕外物的得失,有涵養的人不會因地位而苦惱。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還經常說給別人聽,結果在顏回身上我才第一次看到。”

過了一陣子,顏回向老師彙報:

“最近讀書,略有進步。”

“怎麼說?”

“已經忘了仁義。”

“恩……還不夠。”

又過了一陣子,便又彙報:

“感覺自己又進步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