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做人這麼辛苦,為什麼人人都想活著,人人都想長生不老。的確,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有人說,是奮鬥;有人說,是奉獻;有人說,是享受;有人說,是體驗生活;有人說,沒有答案……一切都有道理,一切又都不夠確切。
其實,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好好地活著。一個生命垂危的人,當醫生給他下了病危通知書的時候,他一定會感到原來生命是多麼珍貴,恨不得有來生。這種對生命的體驗,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深深懂得。
有個小夥子,厭倦了日複一日平淡無奇的生活,他感到生命都是無聊和痛苦。偶然的一次機會,小夥子參加了挑戰極限的活動。主辦者把他關在山洞裏,無光無火亦無糧,每天隻供應5千克的水。時間是120小時,整整5個晝夜。
第一天,小夥子還心懷好奇,頗覺刺激。第二天,饑餓、孤獨、恐懼一齊襲來,四周漆黑一片,聽不到任何一點聲響。於是,他有點向往起平日裏的無憂無慮來。他想起了鄉下的老母親,他想起了終日相伴的妻子,他想起了寶貝兒子……不知不覺地,他後悔起平日裏對生活的態度來:懶懶散散,敷衍了事,冷漠虛偽,無所作為。第三天,他餓得幾乎挺不住了。可是一想到人世間的種種美好,便堅持了下來。第四天,第五天,他仍然在饑餓、孤獨、極大的恐懼中反思過去,向往未來,他痛恨自己竟然忘記了母親的生日,他遺憾對妻子和兒子平時未盡好義務,他後悔失去了一些好友……他這才覺出需要他努力彌補的事情,竟是那麼多。可是,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挺過最後一關。
忽然,洞門被打開了,陽光照射進來,一個鳥語花香的人間又回到了麵前,他搖搖晃晃地走出山洞,感覺一切都那麼美好,他從心裏想大聲說出一句話,那就是:活著,就是最好的。
每個人都是一個生命的載體。生命是脆弱的,許多時候,我們疲於奔命,忙於世俗,不懂得嗬護生命,驀然發現,我們喪失了生命中太多的樂趣。人們都知道汽車跑五千公裏就需要保養一次,然而,有多少人懂得對自己生命進行保養呢?
生命是寶貴的,死亡經常在暗處威脅,對生命個體,不該更看重它的存在嗎?其實,我們隻有善待生命,生命才不會虧待我們,從某個角度講,認識生命的何等重要,往往是從認識死亡的可怕開始的。在此,不妨摘錄一段一個人的回憶:
我和死神曾經一笑而過,我喜歡在鐵軌上遊蕩的那種感覺。那天天色將黑未黑的,已看不清稍遠處的景色,而路燈卻遲遲的沒有放亮。我在鐵軌上走啊走啊,不知怎麼的就走下了鐵軌,走在了路邊,一回頭,一輛列車從我身旁疾馳而過,巨大的風刮的我站立不穩,臉辣辣的痛。足足有幾分鍾,火車呼嘯的聲音才在我耳邊轟隆的響起。一列高速行駛的貨車,倒車行駛,所以在它高速運行的時候幾乎是沒什麼聲音。我愣了好久才冷靜的意識到自己剛才已經不知不覺的到鬼門關走了一趟。不由得驚出了一身冷汗。慶幸自己還擁有生命。
每個人離死亡並不遙遠,生與死的距離,其實很近很近的,某些時候我們仿佛可以觸摸到生命邊緣的冰冷。死亡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人的智慧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但未必可以逃避死亡。人最聰明的莫過於認識到死就是人生的終極,最痛苦的也莫過於知道生死一線的實質存在。曹雪芹的“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的感歎,乃是超越了生命本質的一種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