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活著,就是最好的(2 / 2)

曾經看過這樣的故事:

一位15歲的農村少年,從上學起,就沒穿過新鞋子。他父親文化程度低,又沒有什麼手藝,隻能外出打打工資很低的短工,母親有病常年吃藥打針,所以家境一貧如洗。多虧了親戚和鄰居的幫助,他和兄弟幾個才勉強能上學。有一位住在城裏的姑媽,很疼愛他,逢年過節總忘不了給他送來表哥穿過的牛皮鞋、運動鞋什麼的。他一直羨慕表哥能夠享受著城市的繁華,望著腳上要麼太小、要麼太大的一雙雙舊鞋子,一直盼著什麼時候能穿上一雙新鞋子,甚至恨自己怎麼沒有出生在城裏的一個好的家庭裏麵。

那年春節,姑媽又來看他了。她給他帶來了幾雙嶄新的皮鞋,並悲傷地對他說這是別人送給他表哥的鞋,他表哥再也沒有福分穿了,就給他送來了。原來,他表哥不小心遭遇了車禍,雙腿被截肢了。從此以後,他再也不關心腳上的鞋子了。

生命是寶貴的,生存是十分艱難的。在這個充滿不幸和苦難的世界上,人們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喜歡與別人攀比許多身外之物,自認為不幸,而陷入自卑自憐的悲觀境地。但事實上,我們身外那些東西都可以掙來,可這些東西隻有為生命服務才有意義,否則,充其量做的都是無用功。

生是存在的永恒,命是生存的軌道。生活不同情任何人,更不會憐憫無知的人。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聖人凡人皆如此。生命中,我們有些過程雖然辛苦,卻可以磨煉自己更好地成長。千萬別為生命中所遭遇的困境而憤恨、埋怨,它們也許將為我們打造出不同凡響的人生。

如果生命是一個從出生走向死亡的過程,那麼存在是生命的基點,而生存則是生命的延伸。也許,每個人隻有麵臨死亡才可以知道生的可貴,因為死亡讓我們感知或者體驗了生命的唯一。

叔本華的《論生存的虛無》一書中說我們生存的全部基礎,就是建立在現在之上,現在就是生命的存在。一個個生命的存在,勾勒出一道道人生的風景,失去了生命的存在,人生就失去了所有依托。

有這樣一個寓言:

一個人,在他快樂的時候,他看到沙灘上有四行腳印,而在他痛苦的時候,他看到沙灘上的腳印卻隻有兩行了,他問上帝,這到底是為什麼?上帝說:孩子,在你快樂的時候,我是與你並排走在一起的,而在你痛苦的時候,我是把你背在背上的……

遙望星空,我們的生命就像天空的星星,在自己固有的軌道發光、運行。我們的生命就像上麵寓言中的那個人,痛苦的生命疲憊地想去和上帝做伴。生命不易,不要讓生命在生存的過程中受到恩恩怨怨的傷害,更不要讓它在這短暫的時間裏經受酸楚與苦悶的侵擾。人生一世,如何把握生命的存在,才是生命本真的意義所在,盡其所能執著生命的追求,才不枉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