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個星期,又到了園藝工上門的時間,他如約向愛因斯坦家走去,卻見愛因斯坦笑眯眯地恭候在門口了。“你再聽聽我拉的小提琴怎樣了。”愛因斯坦說完就操起了琴弓。聽完演奏,園藝工又認真地提了些意見。愛因斯坦像個小學生似的邊點頭邊思考。園藝工人突然意識到了什麼。“愛因斯坦先生,我對音樂並非全懂呀!你對拉小提琴如此喜歡,去請一位專家來指導不是更好嗎?”園藝工不好意思再當科學家的老師了。“不,”愛因斯坦連連搖頭,“我找過他們,可他們總是誇獎我……”兩人就這樣成為朋友了。有一次,美國總統打電話來,要拜會愛因斯坦先生。“我另有約會,請改日再來吧。”愛因斯坦說的這個約會,其實就是那位園藝工人來修剪草坪的工作時間。不平凡的偉大人物珍視友誼,但他們的朋友卻不一定是偉人。換句話說,友誼可以跨越任何距離,普通人和大人物之間也有緣分。
愛因斯坦的琴聲打動了園藝工的心扉,他的坦言又使愛因斯坦接納了一份真誠。於是,兩顆心才連在了一起。
【心靈指路牌】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朋友就是生命中這樣一份獨特的饋贈。他擺脫了世俗的偏見,幫助你看清真正的自己。與朋友共處的時間是令心靈最為愉悅的時光。真正的友誼從不盤問你的身份。
不妨給別人一個台階
美國教育專家戴爾·卡耐基可以說是處理人際關係的“老手”,然而他在年輕時,也曾犯過小錯誤。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參加一個宴會。宴席中,坐在他右邊的一位先生講了一段幽默故事,並引用了一句話,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談的先生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話出自《聖經》。然而,卡耐基發現他說錯了,他很肯定地知道出處,一點疑問也沒有。為了表現優越感,卡耐基認真又討嫌地糾正了過來。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譏:“什麼?出自莎士比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卡耐基的話使那位先生一時下不來台,不禁有些惱怒。當時卡耐基的老朋友法蘭克·葛孟就坐在他的身邊。葛孟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已有多年,於是卡耐基向他求證。葛孟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腳,然後說:“戴爾,你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這句話出自《聖經》。”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對葛孟說:“法蘭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之口。”“是的,當然。”葛孟回答,“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戴爾,為了那麼一點小事就和別人較起勁來,值得嗎?再說,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他並沒有征求你的意見,為什麼不保留他的臉麵而說出實話得罪他呢?”
【心靈指路牌】
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錯誤,忽視無傷大局,那就沒有必要去糾正它。給別人一個台階,這不但是為了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煩惱和糾紛,而且也顧及到了對方的名譽,不致給別人帶來無謂的煩惱。
小心話說滿了溢出來
當威爾遜剛就任俄亥俄州的州長時,在一次宴會上,宴會主席向在座眾人介紹,說威爾遜是“未來的美國大總統”,這隻是主席對威爾遜的稱頌罷了。
威爾遜在即興發言時,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在加拿大有一群垂釣的遊客,其中一名叫做強森的人,大膽地試飲某種有危險性的酒。強森喝了太多那種有害的酒後,便和其他同伴欲搭火車回去,但是,他卻不搭北上的火車,反乘往南下的火車。於是,大家急於把他找回來,就打電話給那班南下列車的車長:‘請將一位叫強森的矮個子,送往北上的火車,他喝醉了。’不久,他們就收到車長的回電,表示:‘請再詳示其特征。本列車中有十三名醉酒的乘客。他們既不知自己的姓名,更不知目的是何方。”威爾遜聽到後笑著說,“而我威爾遜,確知自己的姓名,可是,卻不能像你們的主席一樣,確實知道我將來的目的地在哪裏。”四座的人士一聽都哄然大笑。
威爾遜用一個巧妙的故事補救了主席的“口誤”,“我不知道目的地在哪裏”,能否當選總統還未可知呢!給自己留下了餘地,避免了日後可能產生的問題,還為在座眾人留下了謙遜有禮的印象。
【心靈指路牌】
人心是最複雜的東西,把心腹之言都掏出來,固然真誠可敬,但往往會觸犯人身上的逆鱗,即所謂的水滿則溢。俗話說,“馬有失蹄,人有失言”,把話說滿了往往會令自己無路可退。所以青少年說話做事應該懂得留有分寸。
信任是友情最好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