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父女秉燭話至尊(3 / 3)

“誰?”

“李清沅。據說天和十一年春,南漠國主乘著先皇病重,大崇又剛剛經曆了麗妃之禍,朝中動蕩之際,便聯合北狄、丘齊以及其他幾個小國,與之結成同盟,並派出八十萬盟軍,欲一舉殲滅大崇。當時,大崇兵力不足,根本難以抵擋。先皇接連派出三位使臣與之和談,俱被對方殺害,在此危難之際,據說便是那位玄玉公子要求前去和談,傳言他僅帶通關文牒便隻身前往,先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在北狄、丘齊等國之間遊說,瓦解了他們和南漠之間的同盟關係,然後又入南漠,說服南漠國主不再進兵,還在南漠國內以琴、棋、劍三絕戰敗所有挑戰者,令南漠上下歎服不已。據傳,南漠國主事後曾慨歎說‘本想乘此天賜良機逐鹿中原、吞並天下,卻不料北朝有沈郎,罷了,罷了’。從那以後,南漠也時常進兵邊境,但卻因無法與別國再結同盟,勢單力孤,又加之睿王神武,用兵精奇,所以他們也沒討到什麼便宜。我是想,那沈玄玉在出使之前,定然麵見過先皇,而李清沅乃是神醫後人,醫術超群,是因為得罪了前朝末帝,才被罰入宮中做了太監的,先皇病重期間,他寸步不離帝側。所以,我覺得李清沅可能知道一些玄玉公子的事。至於三年前,玄玉公子再次露麵,潛入北狄救出西北道威遠大將軍司徒劍的事情,我並不清楚內情,隻記得當時宣王提起過幾次。”

秦惜接口道:“這件事當時就連王府中的下人們也談論過,不過,大家好像都在說聖上薄情寡義,具體的,就誰也不清楚了。”

秦亦林冷哼一聲,說道:“聖上行事雖離經叛道,但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向天下人顯示自己的大仁大義。不過那次,卻也做得過分了。我聽說三年前,北狄突然舉全國之兵力進犯邊境的隣城,當時鎮守隣城的司徒劍應付不及,節節敗退,遠處調來的援軍也因遇到大雪封路無法及時趕到,眼看西北邊境三座城池將要全部失守,司徒劍無奈之下巧設一局,以自己為誘餌將敵人引入陷阱,三萬大軍拚死力戰,殲敵無數,最終敵人傷亡慘重,撤兵而走。可是,那位誘敵的司徒將軍卻被敵人俘虜了,還被帶去了北狄。北狄可汗想招降司徒劍,司徒劍拒不投降,撞壁自殺,又被救了下來。北狄可汗心有不甘,他提出如果大崇願意割讓邊境的城池給北狄,他便歸還司徒劍。大崇國內群情激憤,大家皆想救出這位忠勇無雙的大將軍,都紛紛請求聖上與北狄談判,卻不料,聖上斷然拒絕,他還托北狄使者給司徒劍帶話說,他不會拿一文錢、一粒米去換一個被俘之將,如若司徒劍死了,也是不忠不孝,他不會贈予他死後哀榮,也不會照管他的家眷。司徒劍本是開國拓遠大將軍司徒宇之子,司徒宇戰死之後,太宗皇帝念其功勞,便令其子入東宮陪伴太子,後來又見他是將帥之才,便將他外調西北任職。照此說來,司徒劍與聖上的關係是非比尋常的,可聖上卻如此對他,不是薄情寡義,是什麼?”

秦惜若有所思:“聖上這麼做,豈不是在逼迫司徒將軍投敵?”

“哼,司徒家跟隨太祖起兵,死忠賀蘭氏,怎麼會輕易投敵?不過,這倒使北狄可汗看到了希望,他沒有立即斬殺司徒劍,而是將之囚禁了起來。後來,據說又是玄玉公子帶高手秘密潛入北狄,用金銀財寶疏通了北狄親貴,又經過嚴密的策劃,曆經艱險才將司徒劍救了出來。”

“這就難怪那位玄玉公子被傳得神乎其神了,看來,他也確實是一個高人。”秦惜也不禁歎息道。

“是啊,隻是他神出鬼沒,無人知曉他的底細。”

秦亦林看起來很平靜地與女兒閑話著,心裏卻還是放心不下,再次囑咐道:“話說回來,伴君如伴虎,聖心最是難測,更何況後宮凶險詭譎,你入宮後定要好自為之呀!”

入宮?入宮後會怎樣呢?秦惜不知道。

隻是,要離開這生活了八年的地方,要離開爹爹,秦惜心頭湧起了陣陣酸澀,悠悠說道:

“惜兒不在身邊,爹爹也要多保重才是。”

窗外夜涼如水。

明日,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第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