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實現人生的價值(5)(1 / 3)

存在認知與心靈以外的客觀現實打交道,集中於實在的性質而不是正在進行認識活動的自我的性質或興趣。看透人或物的本質、穎悟。存在認知發生的條件。高峰體驗。最低點或孤寂體驗。死前存在認知。嚴重精神病倒退狀態下的存在認知。存在認知式的治療洞察。對存在認知的畏懼和躲避;存在認知的危險。

(1)存在認知印象的性質。在存在認知下所描述的和完美推斷的實在的性質,即在最佳條件下的描述和推斷,實在被設想為不依賴於觀察者,非抽象的實在(參看關於存在認知和缺失認知的解釋。)

(2)存在認知觀察者的性質。真實,因為超脫、無欲念、不自私、“無偏見”、道家思想、無畏、此時此地(參看關於純潔認知的注釋)、承受、謙虛(不驕傲)、沒有得失的考慮,等等。我們自己作為最有效的實在觀察者。

超越時間和空間。時間和空間被遺忘時的狀態(被吸引,集中注意,著迷,高峰體驗,低點體驗),無關或有阻礙或有害時的狀態。宇宙、人、物、經驗它們之所以永恒、完美,就因為它們無時間、空間所限。

神聖的東西;崇高的、實體的、精神的、超驗的、永恒的、無限的、喚起敬仰的、絕對的;敬畏狀態;崇拜、供奉狀態,等等。“宗教”虔誠狀態,就其自然主義的一麵而言,從永恒看的日常世界、日常的物和人,統一的生命,統一的意識,暫時和永恒的融合狀態,局部和普遍、相對和絕對、事實和價值的融合狀態。

單純狀態,用兒童或動物作為範例。存在認知,用成熟的、聰明的、自我實現的人作為範例。單純感知,典型的狀態是對重要和不重要沒有分辨;事事都有可能出現,也同樣充滿趣味;形和基很少區分;隻有雛型的環境結構和分化;手段和目的很少分化,因為事事自身通常同樣有價值;沒有未來,沒有預知,沒有預警,因而沒有驚異憂慮失望期待預測焦慮排練準備或煩惱;一件事情像另一件一樣有可能發生;無幹預的承愛;接受發生的一切;幾乎沒有抉擇、偏愛、挑選、分辨;對有關和無關很少區分,很少抽象、懷疑。

單純舉止,即自發,表現,衝動;沒有畏懼、控製、或抑製;沒有狡詐,沒有別有用心的動機;誠實;無畏;無企圖;無計劃、無預謀、無排練;謙恭(不驕傲);當未來未知時,沒有不耐煩;沒有改善或改造世界的衝動——單純和存在認知有很多交迭,或許它們將來會證明是完全等同的。

終極整體的狀態即是指宇宙的整體、全部實在,要一種統一的方式看的實在;每一事物也都是每一別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和每一事物有聯係;這隻不過是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所致。帕克的宇宙意識。對世界一部分的著迷觀察就好象它是整個世界。看某一事物就象它是所有的一切,這是一種技術,就好比攝影中的擴充、剪裁、放大等等。切斷對象和他物的一切聯係,從背景中突出出來,去掉它的嵌入狀態,等等,讓它顯現自身,而且是絕對地、新鮮地顯現。觀察它的一切特征,而不是依據效用、危險、方便等等概念進行抽象。一物的存在即全物;進行抽象必然會從手段的觀點進行觀察並使它脫離物自身的領域。

超越分割、離散、互相排斥,超越排中律。

觀察到或推論出的存在特征或存在價值。存在王國(參看存在價值表)。統一的意識,參看有關存在價值操作定義的備忘錄。

二歧或兩極、對立、矛盾已得到解決——被超越、相結合、相融合、整合的一切狀態。例如,自私和不自私,理智和感情,衝動和控製,信賴和意願,意識和無意識,相反的或敵對的利益,愉快和悲哀,眼淚和笑,悲劇和喜劇,阿波羅(太陽神)和狄俄尼索斯(酒神),浪漫和經典等等的二歧統一。一切能使對立轉化為協作的整合過程,如愛、藝術、理智、幽默,等等。

在世界上,在社會中,在個人內部,在本性中,在自我中,一切的協同狀態。自私變得和不自私同一的狀態,即當我追求“自私的目的”而必須為其他每一個人造福的時候;當我成為利他的而使我自己也得益的時候,也就是說,當二歧已得到解決並被超越的時候。能使美德得以報酬的社會狀態,即在美德得到來自外部和內部的獎賞的時刻;當德性、直爽、智慧、優美、誠實等等不會代價太高的時候。能培養和鼓勵存在價值使之實現的一切狀態。能使人易於從善的狀態。阻止怨忿、反價值和反道德——對卓越的仇視和畏懼,對美、善、真等的仇恨和畏懼的狀態。一切能增進真、善、美等等之間相關關係的狀態,使這些美德趨向理想統一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