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精通投機的技巧(1)(1 / 3)

把握機會首先要學會投機

在說明我們為什麼要投機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投機的本質。

投機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這是我們要認真研究的一件事。從廣義上來說,投機就是利用機遇謀取利益的意思,從這一角度來看很顯然投機是一個帶有進取意義的名詞。《辭海》裏也解釋說,投機就是利用機遇牟取私利,它遵守一定的遊戲規則,它不違反法律。因此,它與犯罪有本質區別的:犯罪是對法律的侵犯,而投機是遵守法律規範的。

如果從狹義的範圍來解釋,投機就是看準機會買賣商品。它是一個外來的詞彙,在英語中“投機”一詞的願意就是投機買賣,也就是一種市場競爭的行為;在現代社會,投機一般指的是商品市場、金融資本市場的交易行為,特別是指股票市場、外彙市場等金融市場的投機買賣。例如,買進股票就是為了賣出,並從中賺取股票的差價。以盈利為目的的交易本身就是投機。它是相對於投資行為而言的,它與投資相同之處,就在於它們都是一種資本的流動,都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活動。但它與投資也是有區別的。投資,就是買進股票隻是為了得到公司的分紅,不是為了賣出,而是為了成為某家公司的股東,戰勝某家公司的股份。這是兩者的區別所在。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從廣義上說,還是在狹義上說,投機都是一個帶有進取意義的行為,是人們為了謀取財富而采取的行動。就其動機來說,也是無可厚非的。它的特點主要是三個方麵:一是要充分地利用機遇抓住機遇;二是不違反法律;三是牟取私利。由於投機往往是與冒險連在一起,因此,投機還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巨大的風險性。所以,要投機,就必須敢於冒險。沒有冒險的精神,就很難有投機行為的發生。此外,投機還伴隨著資本的流動,所以,要投機,還要有一定的資本,沒有資本,也很難有投機行為的發生。

綜合上述,所謂的投機,顧名思義,就是抓住機遇,獲取利益,成就自己。這裏要說明的一點是:要有一定的思想準備:時時刻刻為機遇到來做好“迎接”準備,因為,成功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因為需要,沒有人去做不需要做的事情,除非是傻瓜。投機也是一樣的,為什麼要投機呢?就是因為投機是人們的需求。

人類涉足的所有領域尤其是商業領域,時時處處可見投機。古往今來,人們都是罵商人為投機商,罵資本家巧取豪奪,投機倒把。我們所受的關於為人處事的教育也總是誠信和老實,老師和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不要投機取巧,不要見風使舵,其實,這恰恰從側麵說明了投機影響之大。

人際關係需要投機

無論做什麼事情,沒有一定的關係實在是難,特別是在我們中國這樣一個被稱為禮儀之邦的國家,人際關係就是一切。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獲得機遇的墊腳石,而機遇是投機的前提條件,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是人際關係很是複雜,如何搞好人際關係呢?“八麵玲瓏”,“投其所好”,“善意說謊”……許許多多被看作是貶義的詞,我們完全可以將之理解為中性詞,因為在人際交往中,太過認真,太過直白,往往被認為是傻瓜的代名詞,既然都被人家認為是傻瓜了,還會有人和我們交往嗎?把握人際關係是一門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經營和投資行為,也要講究成本和效益,既然講究成本和效益,投機必不可少。

學習工作需要投機

學習也是一種特殊的投資行為。強勢知識,也就是在現實中起支配地位或能產生很大效益的知識,回報率普遍而且明顯高於弱勢知識,例如如今的犐犜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有關犐犜的知識就是強勢知識,它極高的回報率是有目共睹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的一生不可能把什麼都給學了,溺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工作,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因此,學什麼不妨也投機一下,根據自己人生發展的每個階段的需要來調整自己的知識層麵是有益無害的,這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一句話,知識貴在應用,用的得著就學,用不著就不學。當然,對有些知識,也可以臨時抱佛腳地投機一下。

學習如此,工作也是如此,會工作者,知道用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用多大的力;有時候自己沒力還可以借用別人之力,所謂“假舟楫者,雖不能水,而絕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