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保持憂患的意識(1)(3 / 3)

在有些企業中,不但員工對現狀感到滿意,領導者也同樣安於現狀,就好象整個企業都被魔咒催眠了似的。在這種情況下,形勢可能嚴重到使許多惡兆紛至遝來,但是著了魔的人仍然渾然未覺。

企業必須以變應變,在創新中不斷前進。不管是在哪個階層、哪個部門的員工,都要接受環境不停變化的事實,都必須意識到:我們麵對的未來世界,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這種競爭,主要是創造力和創造性的競爭。創新精神體現了公司員工在變化中求生存,在變化中求發展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全球各地,各行各業的企業都麵臨著同樣一個重大課題,即如何釋放創新的巨大潛力。顯然,漫無目的的創新方式其結果也隻能是於事無補、白費力氣。為了達到更高的創新效率,他們必須運用創新這一有力武器,來解決業務上最嚴峻的挑戰。

創造活動本來並不難,它隻是不同於呆板。幾乎所有通俗哲學讀物中都有介紹有關“布裏丹驢子”的故事。14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布裏丹認為,意誌是由環境決定的。反對他的人以驢子作為例證:有一頭驢子,它肚子很餓,而在它前麵兩個不同方向上等距離地有兩堆同樣大小、同樣種類的料草。驢子犯了愁,由於兩堆料草與他的距離相等、料草又是同樣的數量和質量,所以它無所適從,不知應到哪堆料草去才是最短距離,才最省力氣,於是在猶豫愁苦中餓死在原地。

布裏丹的反對者試圖說明:如果沒有自由選擇的意誌,這頭驢子就會餓死。後人把這種論證叫做“布裏丹驢子”。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深刻的,它提示人們:許多時候,隻要點創新意識,就會煥發創造行為,就會有活力,而呆板凝滯是足以扼殺創造力的。現代企業員工要在紛繁多變的市場經濟的不平衡中尋找企業發和獲利的機會,沒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是不可能成功的。

企業員工必須樹立“以變求勝”的態度去關心企業,這其實就是一種變革思想。當一切都順利時,人易於陷入安逸的生活方式。以安逸的生活方式生活就會失去追求新生活的熱情。這是人的非常自然的心理狀態,用這樣的思維方式無法跟上社會變革的步伐,改良或發展將停滯不前。

保持憂患意識

微軟已成為霸主,但是比爾·蓋茨從來不會自我陶醉,一種與生俱來的憂患意識一直激勵著他不斷努力,不斷地前進,在他的備忘錄裏充滿了始終如一的憂患意識和永遠領先的強烈願望。

1995年,在接受《財富》雜誌記者的采訪時,比爾·蓋茨說:“從內部和外部觀察微軟公司,得到的感覺完全不同。從同部來看,微軟總是受壓迫的形象……回頭看去,雖然我們這些年的銷售額和利潤在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我所真正能想得起來的事情隻是長期的擔心與不安。”從此可以看出比爾·蓋茨的憂患意識,他注意事情不利因素和黑暗一麵,即使公司業績飛速上升時,他仍然保持著很強烈的危機感。

在比爾·蓋茨對理想的看法中,他總是看準最高的山峰,他認為伴隨他的是任何時間都可能從高峰跌落的危機意識,危險隨時都可能發生,達到山頂的路還很長。

蓋茨不時地提醒他的屬下要時刻保持警覺和清醒,即使取得再大的成功也要如此。他經常對他的屬下說:“要多想想,多看看競爭對手,看看他們在幹些什麼,做些什麼,誰可能在下步取代我們。”他反複告誡“微軟”的員工:“不要總喜歡說自己是龍頭,是老大,這會限製我們進取,導致我們落伍和被淘汰。應經常想想我們還有哪些不足,別人哪些地方比我們強,以便確定我們下一步該幹些以。”

蓋茨不喜歡自己的部下過度沉迷成功的歡樂之中,怕過度的歡樂會使他們忘乎所以,以致延誤了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