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保持憂患的意識(3)(3 / 3)

但是,這種廣博也並不是說什麼領域的知識都要具備,廣博的知識也需與將來的發展目標相聯係,所以它需要有選擇性和指向性。

經過科學測算發現,在人的知識寶庫中,經常有用的知識,隻占其知識量的10%~15%,而這些“經常有用”的知識,又按照每個人的職業和工作性質,成一定的扇形分布。這種“扇形分布”,絕不是無規律的散亂分布,而是按照科學的內在聯係組成的係統知識,因此,對於工作繁忙,時間十分寶貴的企業員工來說,完全沒有必要不加選擇地盲目求“知”,在學習上打疲勞戰、消耗戰,而應該根據自己的職業和工作性質,將最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優先用於學習“扇形分布”內的係統化知識,隻要獲取了這一領域內的多方麵知識,同樣可以稱得上“博”。

以精深為支柱

雖然什麼知識都具備,如果都是知道“皮毛”和大概,那麼這樣的知識對員工來說也是作用甚微的,所以企業員工還必須在“扇形分布”內,具備某一兩方麵起主導和核心作用的專業知識,即“精”、“博”是知識基礎;精,則是知識支柱。現代企業活動對各層次員工的知識精深度,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過去那種“一招鮮,吃遍天”的傳統觀念,已經越來不越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了。取代這種舊觀念的,應是“多招鮮,吃遍天”的新觀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複合型”知識人才。

無論是廣博和精深,員工的知識結構同樣都要求有導向性,要有目標的進行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形象地比喻起來,員工的知識結構應能象探照燈好壞樣,射出明亮的能夠照亮遠方目標的“光柱”專業知識,而這些光柱周圍,則包圍著一層淡淡的“光霧”係統化的知識麵。由“光柱”和“光霧”組合成的知識結構,才是具有明晰指向性的合理的知識結構。

以活用為根本

企業員工要構建最佳的合理的知識結構,還必須要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以便能多方麵積累各種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靈活運用各種書本知識。這種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也是對自己各種知識的一個消化過程。之所以要對各種知識進行實踐運用和驗證,原因主要有四點:

①書本並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從實踐中積累知識,同樣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而且可以作為對書本知識的一個重要補充,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活”知識,從而開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②學習書本知識盡管十分重要,但決不能機械地照搬照抄,而必須通過實踐,結合本單位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原有的知識。

③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每個人在學習書本知識時,都存在根據自己的感性經驗來理解和體察書本知識的傾向。倘若感性知識過於狹窄和片麵,則會影響對書本知識的正確理解,甚至從本來正確的書本知識中引申出荒謬的結論來,而豐富的感性知識,隻能來源於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

④在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之間,以及在各類知識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有機聯係,注意這些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將有助於加快對各類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而這種知識間的有機聯係和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實踐來發現和體驗。

因此,我們說,不管你掌握了多少種,又是多麼精深的各類知識,如果你不能把它靈活運用到實踐中並把它在實踐中完善和發展,那麼你所學的知識隻能是“死”知識,它對你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毫無用處,隻有對之靈活運用才是根本和關鍵。

比爾·蓋茨說:“我從不費力去管我的員工,因為他們都具備廣博的知識和靈活的頭腦,而我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柯達致力於做“學習型”公司,創造“學習型”變化,倡導員工隨時、隨地,主動地學習。以便員工獲得足夠的知識。

比爾·蓋茨多次對公司的一線員工強調:“為了應付有些無預期的事而要做好完全準備工作,並應在你投入一件工作前盡可以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