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積累資本從小到大(1)(3 / 3)

根據任何生物發展的合理標準來看,人都是有機物進化的最輝煌的產物。人類不僅在數量上急劇增長,而且其足跡擴展至地球上的各個角落。人不僅通過使自身的生物性適應於他的環境,而且通過強使環境適應於他的本性來使自己順應於環境。他已經或者將要控製所有其餘的有機體,可以想象,這些有機體能與之對抗,而且常常攫取他的生命,不過,人類作為物種的滅絕可能性幾乎是微乎其微的,除非是由於他自己的愚蠢。

人在生物學意義上的成功絕對不意味著他的生物本性就沒有缺陷或瑕疵,情況遠非如此。人是一個充滿著內在矛盾的可疑動物。一方麵,他稟賦著理性和同情心,盡管我們現在不再持有啟蒙時代的樂觀斷言,認為隻要通過某種政治和教育改革,人們就能夠自然而然地過上富有德行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仍然相信,民主是為多數人實現某種程度的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徑。然而在另一方麵,我們常常目睹,甚至那些相當有教養的和過著優裕生活的人仍以一種醜陋的方式在行事。弗洛伊德及其追隨者試圖勸我們相信,我們是伴隨著一大堆混亂願望而出生的,這使得我們隻有在克服最大困難的前提下,才能與任何人類社會中的生活需要相融洽並且在大多數場合下,我們隻能通過壓抑或升華的手段才能達到這一點。看上去,大多數信奉原罪和地獄的人對於人類本性所持的看法,比起某些弗洛伊德門徒所持見解,要更使人感到滿足。

另外的考慮更為實際。在生物進化問題上所存在的機會論導致相應的缺陷和不足,但是,由進化所賦予人的種種缺點因其他品質的優越性而得到補償。盡管人就其體質而言,既不更加強壯和靈活,也不能更為適應嚴酷的氣候,然而人種在生物進化上的成就畢竟是一種事實。人在種族翰經中之所以是勝利者,乃因為他大腦的力量,而不是由於他的體質。自然選擇不可能在離開其他品質的基礎上改進人的力量、忍耐力以及智力。人是作為完整的存在物幸存或死亡、養育家庭或不生子女。適應性強的理智或許補償了相對來說較為鬆弛的體質上的衰退。因此,自然選擇強化了人的持續生存能力,而未增強作為物種的人在生物機能方麵的全麵完善化。

使人在生物世界中占據支配地位的人的獨特品質,是他能借助符號和抽象的思維,這種借助符號和語言的能力導致人類獨特交往方式的發展。這種語言現象在動物那裏隻有微弱的征兆。通過語言,以後是通過書寫文字的交往,使人得以發展出構成文化本身的獨特學習傳統和技巧。生物特性遺傳的效果要遠遠低於文化的傳遞。前者隻有經過兩性細胞中不同基因在父母至子女以及其他直係親屬之間的遺傳關係才得以完成,而後者則是通過學習和訓練,並且在原則上任何普通人都樂意於接受它,況且,隨著書麵語言和印刷術的發明,這種文化傳遞方式便有可能潛在地脫離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而獨立進行。獲得性身體特性不是經由遺傳獲得的,而獲得性文化品質則可以與傳統本身一起傳下來,從而日益豐富了文化遺產。人類遺傳特性賦予人以吸收基本價值的能力,亦即通過在一代與一代之間獲得和傳遞知識與技能來支配環境。每一代後來人經過自身選擇都可以站在前代人的肩膀之上,追求著更大的成就。這種遺傳方式的出現真是進化的絕妙作品,它使人達到了生命世界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