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積累資本從小到大(4)(1 / 3)

患者在自由聯想時所描述的,幾乎完全決定了構成性格結構的各種需要挫折、態度等。夢的情況也是一樣,我們必須將夢看作是性格結構的表現,因為在夢中,現實和結構作為決定因素比在羅夏試驗中還小。痙攣,神經質的習慣,無意之中流露真情的過失,甚至遺忘都帶有很大的功能性,但卻又並非完全是功能性的;它們也有所表現。

這些表現的另一個作用是使我們可以越來越直接地看到性格結構擔負重任的態度、對難題的解決、應對、有目的尋求,這一切都屬於人格具有適應性的外表。性格結構則更為遠離現實,更受自身法則而不是物理和邏輯法則的支配,更為直接地與現實打交道,因此為了成功而必須遵循現實法則的,是人格的外表,弗洛伊德式的自我。

按照理論,盡最大努力排除掉現實和邏輯的決定力量,才是把握性格結構的方法。安靜的房間,進行精神分析用的躺椅,充滿自由的氣氛,精神分析專家和病人都對作為各自文化代表的責任背景,這一切要求都正是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當患者學會表達,而不是應答時,自由聯想的效果就會逐漸表現出來。

當然,我們還要麵對一個特殊的理論難題。我們已經知道,故意的、自覺的表現性行為會對性格結構本身發生一種反饋。例如,我們發現,在經過適當選擇的人中,要他們盡量自我感覺很勇敢、很慈愛、很憤怒,最終會使他們真的勇敢、慈愛、憤怒起來。在這種治療實驗中,應該選擇你覺得本身具備一定的勇敢、慈愛、憤怒,但卻受到了壓抑的人。這樣,有意誌的表現就會使整個人都變了樣。

藝術最大的優越性在於它是獨特人格的表現形式;最後,也許應該這樣說:任何的科學事實或理論都可以由別人提出,但隻有塞尚才能畫出塞尚的畫。隻有藝術家才是無法替代的。在這個意義上,相對於一件有獨創性的藝術品來說所有科學實驗都更受外界的製約。

自豪地麵對成功

我們在此再提一個問題:所有上述的一切對科學家的教育和對非科學家的科學教育意味著什麼?甚至這一問題的提出已足夠使我們對於常規的科學教育產生懷疑。

我們的論述必須深入下去。我們不能就此止步。成為誠實的、認真的、正派的人,這當然非常好。否則,除此之外又該怎麼辦呢?誠實認真並不等於知識,並不比一架潔淨的顯微鏡更多些什麼。

盡管要成為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的確是要誠實,但也有必要變成有熟練的技巧,非常勝任,懂專業,有知識,博學。

健康固然是必要的,但對於理想中的認識者和工作者並不是充分的條件。

以上的主要意圖是強調,隻有經驗的知識是不夠的,隻有自我認識和自我改善也是不夠的。認識世界並成為勝任的認識者這一任務仍然沒有完成。因此,積累和整理周圍知識的任務,即旁觀的知識,非人格的知識,也沒有完成。

我們已再次用層次的整合取代兩極的對立。這兩類知識是互相需要的,在良好的條件下可以並應該彼此密切結合起來。

下麵所介紹的禪宗佛教徒、一般語義學家和現象學家所描述的那種最充分和最豐富的經驗的特征都來自於我的高峰體驗及研究。

優秀的體驗者變得“完全沉迷於現在”,這是西爾維亞·阿希頓·瓦爾納的美妙說法。這時,他忘掉了他的過去和未來而完全生活在此時此地的經驗中,他“全身心地”淹沒、集中、陶醉於現在。這時,自我意識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