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消除不良的習慣(3)(2 / 3)

有些在你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了,這是難免的。設想一下,遇到交通阻塞,所有車輛全都動彈不得。而你正要準備去參加一個很重要的會議,你心裏明白,就算這回到得了會場,也絕對遲到了。氣得你捶胸頓足,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後來,等你的頭腦清醒一點時,你自問:“我能夠把這種交通情況怎麼樣呢?”

你的反應是:“沒辦法!這是我沒辦法控製的。”領悟到這個事實後,你會發現自己竟很不可思議地舒一口氣,整個人放鬆了,仿佛肩頭上突然卸下了千斤重擔。你的確沒有一點辦法讓公路恢複暢行無阻。“好吧!”你對自己說,“那麼在這場混亂裏,我能做什麼呢!”

你決定把自己的展示說明預先演練一下,同時花些時間推想可能出席會議的人和他們要提出的討論事項。

等你把這些都想得差不多了,你順便瀏覽四周的人們。結果,當你抵達會場時,心情愉快,而且比以往準備得更充分。當別人對你的遲到顯出不滿時,也由於你的心情,很快就化解平息了。

由此可見,即使碰到意外情況,表麵上看,似乎超出你的控製範圍,但是總會有一些你可以辦得到的事情幫你保持平靜、理智的巔峰型情境。

控製情緒的要訣

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時好時壞。戴爾·卡耐基說:“學會控製情緒是我們成功和快樂的要訣。”實際上沒有任何東西比我們的情緒也就是我們心裏的感覺更能影響我們的生活了。

人們每有所失如友情、愛人和自尊心等就覺得傷心。

你覺得傷心時,應設法找出失掉的是什麼?這種喪失對你有什麼影響?所喪失的曾經滿足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後能在哪裏取得補償?你覺得傷心,而且知道是誰令你傷心,應該怎麼辦?如果可能,就去找那個人當麵直說他傷害了你、怎樣傷害了你和為什麼你有這種感覺。為什麼告訴他?因為不論你是否喜歡,你的情緒一定要以某種方式發泄出來。倘若不向引起你情緒惡劣的人發泄(向他發泄是應當的),這些惡劣情緒就會隨時隨地發作。往往發作的地點與時間都不對。妻子不在吃飯時向丈夫說出真心話,而在廚房裏摔碟子,就是例子。最好是在情緒開始惡劣時就向引起你這種情緒的那個人說明。

人們在恐怕受傷害或有所喪失時就會變得焦急(憂慮、恐懼、緊張)。17歲的瓊安在她母親進醫院檢查和接受小手術時,家人為了不想讓她擔心,對她母親的病況諱莫如深。瓊安惟恐會有最不幸的事發生,開始懷疑每個打來的電話都可能傳達壞消息。她非常焦急,僅能勉強應付學校和家裏的工作。最後別人把她母親的真相告訴了她,她便覺得好過多了。

如果你感覺焦急,就應設法確定你恐怕喪失的是什麼——是不是別人的愛或照顧?是你對境況和對自己本身的控製?還是你自己做人的自尊心和價值感?想一想有什麼能幫助你防止損失,或幫助你準備應變。

不要因為想來太可怕而把它撇開。躲避你所怕的事,隻能把事情弄得更糟,問題更難解決。

被人得罪了,人們往往會發怒。你發怒的時候,要自問:“誰得罪了我?怎樣得罪的?我對那個人說了些什麼?我本來要說些什麼?為什麼我沒有說呢?”憤怒和心靈受傷者,都應該即刻直接應付。例如哈裏和麥克斯兩人因為一隻狗而大聲吵架。哈裏首先罵狗,然後埋怨麥克斯的孩子,又抗議麥克斯開的盛大舞會吵鬧擾人。其實哈裏真正憤怒的原因是上次舞會沒有請他。而他和麥克斯說起來都是老朋友。“但是我們所開的並不是真正的舞會,”麥克斯解釋說:“隻是辦公室的同事一起玩玩,所以沒有請你參加,難道你就為了那回事?”

倘若有人觸怒了你,立刻對他講明,大多數人都會表示歉意而仍要和你繼續做朋友。

憤怒不能適當發泄,就會掉轉過來進攻你自己。一個人對自己發怒時,他就發生內疚而對每一件不順遂的事都歸咎自己。例如他可能以為自己未臻理想而使人失望。即使他覺得自己太無能而不敢替自己申辯,他還是可能會私下認為別人對他期望太高而憤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