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花開千年 花葉永不見
植物之美
作者:真柏
它靜靜地佇立在林間的草叢中,圓潤而光滑的綠莖上,綻放著一簇猩紅的花朵,那窄窄的花瓣帶著皺波向後翻卷著,簇擁成了一隻鏤空般的紅燈籠,一絲絲晶瑩細長的花蕊從花瓣的中心迸射出來,宛若盡情盛放的煙花。雖然沒有綠葉的襯托,照樣卓爾不群;明知沒有觀眾的追捧,卻兀自舒展著纖盈的花瓣,演繹著發自肺腑的妖嬈與嫵媚。這就是每年秋季在江南山林間嬌豔盛放的石蒜花。
“葉未動,花先行”
石蒜是一種多年生球根花卉,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等地,目前不僅在江南及西南各省均有野生,且已廣泛分布到了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石蒜喜濕潤環境,卻性格隨和不挑,也能耐幹旱。在偏酸性的土壤,特別是疏鬆、肥沃的腐殖質土中生長最好。作為一種球根花卉,石蒜有著廣橢圓形的鱗莖,比較特別的是,其鱗莖外麵還包裹著一層紫紅色的薄膜,因此比較好辨認。
球莖花卉都有休眠的習性,石蒜也不例外。不過,它的休眠期不在冬天,而在夏季。每當盛夏高溫草木繁茂之際,石蒜的球莖卻特立獨行地在泥土底下睡大覺,一直要到秋高氣爽之時,石蒜的花蕾才悄悄鑽出鱗莖,昂首挺胸地從四周的草叢中竄將出來,妖嬈地綻放出一簇簇豔豔的花朵。
大多數球莖花卉,如水仙、百合、鬱金香、風信子等,都是先長葉子後開花,石蒜卻反其道而行之:每年秋風一起,“葉未動,花先行”,花骨朵兒急急地從鱗莖中鑽了出來,而葉片還在鱗莖裏“睡覺”,要等到花兒敗謝、寒風漸起時,石蒜的葉子才開始慢悠悠地萌發。因此,石蒜是一種典型的先花後葉植物。
石蒜的習性與眾不同,它的身姿同樣出類拔萃。我們先來看它的花,高約半米的花莖孤高挺拔,一簇傘形花序頂生其上,花瓣反卷如龍爪,雄蕊及花柱突出基長,花型奇特美麗,花色或紅或黃或白,純正明亮、豔麗奪目。再看它的葉,形態秀美、色澤青翠,亭亭玉立,別具風姿。雖然花與葉不會同時生長,卻各有韻味,尤其是在開花季節,那缺少綠葉襯托的孤挺花朵,使其身姿更顯嬌豔,散發出一種難以言說之美。
石蒜本是一種野生花卉,因其絢爛的花朵和挺拔的身姿而受到了人們的青睞,因此,在不少地方,石蒜已被人工引入作為園林花卉栽培,成百上千地批量種植在大樹下,與書帶草等地被植物種在一起,秋季盛花期景觀效果尤佳。
邪惡的象征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習性隨和、外形嬌美的石蒜,竟在民間遭受了許多誤解,被視為邪惡的象征。雖然無論是外形還是習性,石蒜都與令人討厭的蟑螂毫無關係;然而,在江南許多地方,人們習慣把石蒜稱作“蟑螂花”。這個頗令人厭惡的稱謂足以反映出人們對這種植物有多不待見。在一些鄉村,甚至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石蒜喜好在破敗的墳堆上生長,因此是從死人身上長出來的不祥之靈,是很不吉利的。於是,“老鴉蒜”“死人花”“幽靈花”“地獄花”等充滿著邪惡氣息的別稱,一股腦兒地被加到了石蒜頭上,一個比一個刻毒,一個比一個離譜。
背負了“邪惡”罵名的石蒜,自然是令人避之不及的。農村的老人們都會告誡家裏小孩,千萬不要去碰這種“不吉利”的花草,以免惹禍上身。